肝火盛艾灸哪個部位?
艾灸這種治療方式在中醫當中算是具有一定傳統意義的了, 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這種治療方法, 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 艾灸如今具有的作用與功效越來越多。 不僅可以拿來治療疾病, 艾灸也可以用於平日裡的健康養生, 特別適合中老年人。 那麼問題來了, 肝火盛艾灸哪個部位?
肝火旺可艾灸足三裡穴
取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療效:疏肝益脾、清熱化濕及鎮靜安神。 尤以搭配陽陵泉穴、行間穴為佳, 有理脾胃, 化濕濁、疏肝膽, 清濕熱的作用。
肝火旺可艾灸大敦穴
取穴:取正坐或仰臥位, 在足拇指趾末節(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外側0.1寸(約二毫米處)。
療效:大敦穴是乾淨的第一個穴位, 按摩此穴可使乾淨的溫熱水液輸送外表, 起到瀉火的作用, 有調理肝腎、熄風開竅、安神定癇、理血的作用。
肝火旺可艾灸太沖穴
穴位: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 是肝經的經氣和肝之精氣彙聚最深的地方。
取穴:人體太沖穴位於足背側, 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療效:太沖具有調理氣血, 平肝熄風的作用。 用於防治肝氣上亢引起的頭痛、牙痛、咽痛、高血壓、癲狂、癇證等;用於防治肝氣不疏引起的月經病、腹脹、胃痛、結節腫瘤等。
肝火旺可艾灸行間穴
穴位: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
療效:行間穴是火穴, 肝屬木而木生火, 如果肝火旺盛則必瀉心火, 春天肝火旺就會導致牙痛、口腔潰瘍、舌尖長泡、鼻子出血等症, 表示肝火已經進入心靜, 艾灸行間穴則可以從此穴瀉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