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到底科不科學
垃圾“知識”要清理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程偉:
可以毫不諱言地說,
現在所謂暢銷書、熱門電視節目中宣講的中醫保健內容可謂混亂不堪。
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
冒牌專家大行其道。
一些所謂專家甚至根本就沒真正受過嚴格的醫學訓練,
沒有真正的臨床實踐經驗,
對中醫藥學的瞭解處於一個很膚淺的層面上。
他們有些人是把古籍中的某些觀點不加分析地任意發揮,
有些人則是對某種生命現象乃至疾病表現做出一些缺乏科學依據的解說,
甚至全無根據地信口開河。
比如,
現在有關“手紋辨病”的書很暢銷,
時下這種普及中醫知識的形式, 對關心健康的老百姓來說, 是喜憂參半, 甚至可能弊大於利;而對中醫學本身來說,
總之, 現在中醫保健類書籍、節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局面應當改變;蒙昧主義的垃圾“知識”需要清理;真正的專家、學者和各類媒體要高度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 並努力把古樸的中醫道理的精華化作平實的百姓語言;在中國普及科學,
都是經濟利益鬧的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湖德:
知識創造財富, 所以把自己的知識變成商品賣錢, 沒什麼可落人話柄的。 但錯就錯在, 扯虎皮做大旗, 用錯的東西, 誤導了捧你場的人。 尤其當這些知識會關係到人們身體健康的時候, 就更讓人難以容忍了。
我是一個專門研究養生學的人, 已經30年了, 而且編過《黃帝內經》大學教材, 但至今, 我只能說, 《黃帝內經》裡1/3的內容我敢直接講, 1/3的內容我只能看著書講, 另有1/3我不敢講。 為什麼因為《黃帝內經》太深太複雜, 不是懂點古文就能參透的。 同理, 中醫養生學是一門學科, 它也不是只要懂得一點中醫知識的人, 就能講清楚的。
在這個混亂的養生保健宣傳市場上, 如果說專家是演員, 那麼, 他們背後的媒體就是推手。 出版社為了銷售量, 電視臺為了收視率, 一門心思只考慮怎麼樣能讓老百姓愛看、想看, 卻忽視甚至刻意回避內容的科學性, 隨便找個所謂專家當“萬金油”, 這不能不說是老百姓的一種悲哀。
其實, 隨著人們追求健康願望的加深, 本應該讓預防醫學, 尤其是中醫學得到一次好的發展和普及,
科普專家得培養
中國醫師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鄭志堅:
如今各種暢銷的養生保健書, 賣的最好的, 卻不是特別科學和嚴謹的, 這種現狀有些讓人擔心。
這樣的書或節目受老百姓歡迎, 有自己的優勢。 比如, 這些暢銷書讀起來沒那麼生澀, 很容易懂, 有的甚至還很有可讀性。 但科普讀物存在的首要條件不是可讀, 而是科學。 所以, 作為一個科普工作者, 就該“研究什麼的說什麼”。 或者有人說, 我涉獵很廣, 看了很多相關資料, 為什麼不能講現在不論中醫還是西醫,
當務之急是改變保健養生市場的混亂狀態, 而這需要一個正確的引導。 好消息是, 現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已經行動起來。 此外, 還應該從醫生的培養制度上予以調整, 比如, 將寫科普文章記入學分, 將大白話說醫學知識作為醫生每天必修的功課, 以鼓勵、促進更多真正的專家投入到科普工作中來。 既然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能培養出好醫生, 那麼就同樣能培養出好的科普專家。
推廣中醫知識,
專家很關鍵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
近兩年,
中醫學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識,
已經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這一點,不管是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做出的一系列推廣活動,還是從中醫保健與診病療疾的電視節目和科普書籍大量增加上,都可見一斑。
應該說,這些對老百姓瞭解中醫、運用中醫保健治病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有的電視節目和科普書籍中存在的問題也的確令人擔憂:宣傳的保健與診病方法與中醫的基本理論脫節,有的過分誇大保健效果,甚至某些宣傳有獵奇、嘩眾取寵之嫌。如中醫強調“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但在個別書籍或電視節目的宣傳中,卻出現了片面強調以一診代替四診,且誇大一診之說。此外,也有人對中醫特有的概念進行隨意篡改解釋,這不僅令人費解,還會降低中醫知識的嚴謹性。而諸如此類的現象,必然會給中醫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我看來,中醫學是一門醫學科學,而且具有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是體現中國特色的醫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宣傳中醫醫學知識,尤其是涉及治病救人時,無論是科普書籍還是其他媒體宣傳,首先都必須保證推廣知識的是醫生,而在講解的過程中,應緊扣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知識,不能隨心所欲,即便是強調某一理論同樣不能失了“整體”的考慮。
當然,中醫文化、知識的普及發展需要其他領域有識之士的參與,以取長補短。比如,探索如何將“難懂”的中醫理論,變成生活中的語言,準確傳達給老百姓等。只有這樣,才更有利於中醫的科學發展,有利於更多的人科學瞭解中醫、享受中醫、發展中醫。
應該說,這些對老百姓瞭解中醫、運用中醫保健治病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有的電視節目和科普書籍中存在的問題也的確令人擔憂:宣傳的保健與診病方法與中醫的基本理論脫節,有的過分誇大保健效果,甚至某些宣傳有獵奇、嘩眾取寵之嫌。如中醫強調“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但在個別書籍或電視節目的宣傳中,卻出現了片面強調以一診代替四診,且誇大一診之說。此外,也有人對中醫特有的概念進行隨意篡改解釋,這不僅令人費解,還會降低中醫知識的嚴謹性。而諸如此類的現象,必然會給中醫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我看來,中醫學是一門醫學科學,而且具有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是體現中國特色的醫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宣傳中醫醫學知識,尤其是涉及治病救人時,無論是科普書籍還是其他媒體宣傳,首先都必須保證推廣知識的是醫生,而在講解的過程中,應緊扣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知識,不能隨心所欲,即便是強調某一理論同樣不能失了“整體”的考慮。
當然,中醫文化、知識的普及發展需要其他領域有識之士的參與,以取長補短。比如,探索如何將“難懂”的中醫理論,變成生活中的語言,準確傳達給老百姓等。只有這樣,才更有利於中醫的科學發展,有利於更多的人科學瞭解中醫、享受中醫、發展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