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脈診到底是怎麼樣的
脈診初感受
千百年來中醫診病就像一場考試, 求診的人在醫生面前把手一伸, 醫生摸摸左手脈, 摸摸右手脈, 看看舌苔, 反復詢問病人症狀、感覺, 然後大夫就會將患者的病證清清楚楚地講出來, 如果患者信服, 這場考試就算通過了。 醫生是如何通過摸脈來判斷病證的呢?
首先感覺到脈搏的位置, 有的輕輕一摸就能摸到, 有的卻需要用力才能摸到, 這就分出了浮脈和沉脈。
第二點是脈搏的力度, 搏動有力為實脈, 無力的則為虛脈。
第三點是脈搏的頻率, 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間脈搏應搏動4次, 不足4次為遲脈,
第四點是脈搏的緊張度, 如果按下去, 感覺像按在琴弦上, 強而硬, 為弦脈。 如果感覺鬆弛和緩則為緩脈。
第五點是脈搏的均勻度, 節律是否均勻, 力度、大小是否一致, 節律不均勻的就有促脈、結脈、代脈, 力度、大小不均勻的有微脈、散脈等。
第六點是脈搏的流利度, 也就是脈搏來勢的流暢程度, 脈來圓滑流利為滑脈, 往來艱澀為澀脈。
第七點是脈搏的長度, 也就是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軸向範圍的長短, 分為長脈和短脈。
第八點是脈搏的寬度, 即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徑向範圍大小, 分為大脈和細脈。
分辨臨床中各種複雜的脈象, 可見中醫脈診的學習難度之大。
在感受過脈搏的各種應指形象後,
切脈為何選手腕
人體頭部、四肢、軀幹都有動脈分佈, 可供切脈的地方很多, 為什麼中醫大夫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手腕部位呢?
“脈診又稱切脈, 是醫生用手指的指目, 也就是指尖與指腹交界處橢圓形的一小塊區域, 切按患者的脈搏, 根據脈動應指的形象來瞭解病情、辨別病證的診察方法”, 診脈的部位並不是一開始就確定在寸口, 它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 ”
最初醫生選用遍診法, 將頭、手、足三部分的有關動脈全部診察,
究其原因, 王天芳說, 寸口位於手太陰肺經原穴所在之處, 為脈之大會, 而“肺朝百脈”, 五臟六腑十二經氣血的運行都始於肺而止於肺, 因此, 寸口脈能夠反映五臟六腑十二經氣血的病變。
另一方面,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 與脾同屬太陰, 與脾氣相通, 而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所以臟腑氣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於寸口。
結 語
脈診作為中醫“四診”之一, 從脈象出發瞭解病情, 經過長期的醫學實踐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學性。 但不能盲目誇大其作用, 懸絲診脈、摸脈斷命運之說不可信。 在臨床診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