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圖]的功效與作用
馬鞭草[圖]在我們的生活中馬鞭草[圖]因為具有極高的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注。 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馬鞭草[圖]是什麼?
【英文名】 HERBA VERBENAE
【來源】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 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L.的乾燥 地上部分 。 6~8月花開時採割, 除去雜質, 曬乾。
【性狀】 本品莖呈方柱形, 多分枝, 四面有縱溝, 長0.5~1m;表面綠褐色, 粗糙;質硬而脆, 斷面有髓或中空。 葉對生, 皺縮, 多破碎, 綠褐色, 完整者展平後葉片3深裂, 邊緣有鋸齒。 穗狀花序細長, 有小花多數。 無臭, 味苦。
【鑒別】 (1)本品粉末綠褐色。 莖表皮細胞呈長多角形或為類長方形, 垂周壁多平直, 具氣孔。 葉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粗粉測定水分(附錄Ⅸ H 第一法)], 精密稱定, 置具塞錐形瓶中, 精密加入無水乙醇30ml, 稱定重量, 超聲處理1.5小時, 放冷, 再稱定重量, 用無水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 搖勻, 濾過, 精密量取續濾液15ml, 蒸幹,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 每次15ml(浸泡約2分鐘), 傾去石油醚液,殘渣加適量無水乙醇微熱使溶解, 轉移至5ml量瓶中, 並稀釋至刻度, 搖勻, 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精密稱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炮製】 除去殘根及雜質, 洗淨, 稍潤, 切段, 曬乾。
【性味】 苦, 涼。
【歸經】 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 截瘧, 解毒, 利水消腫。 用於症瘕積聚, 經閉痛經, 瘧疾, 喉痹, 癰腫, 水腫, 熱淋。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 置乾燥處。
【摘錄】 《中國藥典》
【出處】 《別錄》
通過本篇文章對馬鞭草[圖]的詳細介紹, 我們可以瞭解到關於馬鞭草[圖]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