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脫皮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
有很多人的腳底都會出現脫皮的問題,
為什麼人們的腳底會出現脫皮呢?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人們平常沒有注意腳部的衛生所導致,
或者說是人們沒有注意對腳部進行保養,
腳部的皮膚也是應該要好好的保養的,
必須要讓腳部皮膚處在一個滋潤的情況下,
這樣才能夠避免出現脫皮,
不過有的時候人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腳底脫皮不痛不癢,
這是為什麼呢?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
系真菌感染引起,
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
數周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
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
最常見於三四趾間,
足底亦可出現,
為深在性小水皰,
可逐漸融合成大皰。
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
即邊界清楚,
可逐漸向外擴展。
因病情發展或搔抓,
可出現糜爛、滲液,
甚或細菌感染,
出現膿皰等。
臨床表現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發白濕軟,
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
並可蔓延至足蹠及邊緣,
劇癢。
可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
由於用手抓癢處,
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
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
則成甲癬(灰指甲)。
真菌喜愛潮濕溫暖的環境,
夏季天熱多汗,
穿膠鞋、尼龍襪者更是為真菌提供了溫床;冬季病情多好轉,
表現為皮膚開裂。
有以下幾種類型:1.水皰型多發生在夏季,
表現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
深在性水皰,
疏散或成群分佈,
皰壁較厚,
內容清澈,
不易破裂,
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
撕去皰壁,
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
劇烈瘙癢。
2.糜爛型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
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
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
瘙癢劇烈,
多發於第3、4、5趾縫間。
常見於多汗者。
3.鱗屑角化型症狀是足蹠、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
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
反復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