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是中醫學特有的概念,
這裡的氣是存在於人體的無形的精微物質,
維持著臟腑功能,
常常與“血”對舉,
並稱“氣血”。
中醫運用的“氣”分為以下幾種:
先說衛氣。
衛氣是與營氣相對而言,
衛氣是運行在人體體表,
起到護衛周身、防禦外邪的氣。
如果衛氣虛,
人就很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舉個例子,
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
中醫認為是肺衛氣虛,
病人在氣候劇烈變化時,
或者突然吹了冷空調,
容易發病,
就是因為衛氣虛,
抵抗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差。
一般說來,
衛氣虛的人,
普遍容易感冒,
也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
這類患者要有意識地多洗熱水澡,
注意飽暖,
用冷水洗臉等等。
同時,
每天早晚讓人有節律地拍打後背,
有助於提高衛氣抗邪的能力,
可能是因為督脈循行在脊中,
有助於振奮陽氣,
這個保健手法對過敏性哮喘患者尤其有效。
營氣是運行於人體脈道中的,
具有營養作用的氣,
與衛氣互相依存,
互相補充。
《黃帝內經》說:“營氣者,
泌其津液,
注之於脈,
化以為血。
”意思是營氣與津液調和,
注於脈中,
化成血液,
並保持了血液量的恒定。
中醫認為,
汗液就是營氣推動與衛氣共同作用,
使津液流出汗孔的。
受寒時渾身發冷,
毛孔閉塞,
就可以採用發汗的方法,
推動營氣與衛氣奮起抗邪。
所以,
中醫不是治病,
是治人,
使人本身潛能激發出來,
達到病去自安的目的。
中氣是特殊的概念,
嚴格說來,
是脾胃中焦之氣,
中醫把存于腎中的腎精稱為先天之本,
相對的脾胃之氣就稱為後天之本。
所以,
中氣在人體有重要的意義,
直接決定一些疾病的預後。
古代中醫家總結了幾種死證:嘔不止、泄不停、水穀不入……病人如果出現這些情況,
預後都比較差,
因為這預示著病人的中焦脾胃之氣已敗。
同樣,
醫生治療中要注意維護病人的中氣,
不要輕易用攻下或者過於苦寒的藥物。
很多女孩為了減肥,
常常自己服用一些瀉藥,
又盲目節食,
結果導致閉經,
甚至患上不孕證,
也是不注意保護中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