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春困有什麼妙招
春季是養生的季節, 那麼你知道春季如何養生會讓健康有保證嗎?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季是四季之始, 春季飲食打好基礎, 對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專家提醒, 春季飲食注意以下幾點:
“多主少副”
即多吃主食, 少吃副食。 春天風多雨少氣候乾燥, 氣溫變化反復無常, 人體免疫力和防禦功能極易下降, 誘發一些春季常見的疾病。 此時可以多吃些主食, 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成熱量, 提供身體基本所需。 此外, 春季應注重調養脾胃, 而米飯同菜中的大魚大肉相比, 要容易消化得多,
“多菜少果”
即多吃蔬菜, 少吃水果。 春季以養肝為主, 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 有疏通血管和腸道的特殊功能, 肝和心都喜歡它, 蔬菜能幫助肝臟儘快實現蛋白質、糖類、脂肪代謝;若缺少它, 肝臟代謝就差。 少吃水果並不是說不吃水果, 而是要適量地吃。 春天氣溫回暖, 人們愛多吃酸甜的水果來解渴。 但水果含有較多果酸, 屬生冷食物, 吃多了容易傷害脾胃。
“多奶少肉”
即多喝奶類, 少吃肉類。 春季是萬物復蘇、陽氣生髮的季節。 一年之計在於春, 牛奶是全營養食品, 春天多喝奶能滿足人體生長、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 是各類人群春季養生的首選佳品。 肉類膽固醇含量高, 吃多了, 容易發胖, 誘發“三高”等富貴病。
“多水少油”
季節更替帶來多風、乾燥的氣候, 加劇了身體水分的流失。 頭痛、便秘、體重增加等症狀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 最簡單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 每天清晨起來, 喝點蜂蜜水, 將有助於清洗腸道, 排毒祛火。
“多彩少單”
即多吃五顏六色的食物, 少吃顏色和口味單調的食物。 在人體中, 五臟各有所愛, 如心愛紅、苦;肝愛綠、酸;腎愛黑、鹹;肺愛辣、白;脾愛黃、甜。 人們在飲食中, 應當照顧到各臟器的愛好。
如何預防春困發生?
春天來了, 人體細胞增強了活力, 新陳代謝日趨旺盛, 體表毛孔舒展, 腠理疏鬆, 血管變軟, 末梢毛細血管的供血量增加, 而流入大腦微血管的血液就相應減少, 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刺激資訊減弱,
“春困”不是病, 是人體對春季氣候的一種適應性反應, 完全屬於生理現象, 但我們卻不可鬆懈對之。 一些年長的人, 由於陽氣回升太過, 他們會感到精神萎靡, 身體倦怠, 易導致舊病復發。 怎樣克服“春困?”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從人體的自然變化規律, 遵守春季養生原則, 做到起居勞作, 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萌生的特點, 使精神、情志、氣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陽氣, 舒展暢達, 生機勃發。
在起居方面:宜早臥早起, 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 足夠的睡眠有助於消除疲勞。 還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新鮮流通。 春天若緊閉門窗,
在鍛煉方面:要做到清晨早起, 松解衣扣, 散披頭髮, 放鬆形體, 信步漫行。 同時選擇輕柔舒緩的活動項目, 如打太極拳、慢跑、做體操等, 以活動關節, 舒展肢體, 使郁滯宣通, 氣血疏利, 陽氣升發。 另外, 可出戶旅遊, 眺園林之春光, 觀山河之奇秀, 納六氣之甘清, 以暢生機。 切不可因“春困”而久臥, 須知久臥則傷氣。
在飲食方面: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春困”與人體蛋白質缺少、機體處於偏酸環境和維生素攝入不足有關, 因此“春困”時調理飲食應注意三項原則: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適當增加魚類、雞蛋、牛奶、豆製品、豬肝、雞肉、花生等食物, 以保證人體優質蛋白質的需要。
科學研究顯示:人的壽命長短與能否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有密切關係。 中醫古典醫籍《黃帝內經》中早就提出“起居有常”的養生原則, 認為起臥有常, 能調養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