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屁股為什麼長痔瘡

痔瘡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肛周疾病, 根據病情的不同可以分為外痔、內痔、混合痔三種不同的情況, 主要的症狀有便血、疼痛、肛門墜脹等, 給患者正常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痔瘡屬於高發類疾病, 瞭解其致病因素, 有利於我們更好的進行預防。 那麼, 屁股為什麼長痔瘡?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看吧。

久坐久站

現代社會的工作形式, 多以坐或站為主, 特別是白領和教師等人群, 常常一坐或一站就是一天, 缺乏運動是通病。 而這也為痔瘡等肛腸疾病, 埋下伏筆。 久坐則血脈不行, 血脈不行致濁氣淤血, 流注肛門而生痔, 久站也能導致痔瘡發生, 都是痔瘡的高發人群。

過度飲酒, 飲食過辣

飲食不健康的人尤其容易長痔瘡。 嗜食辛辣刺激食物, 如食胡椒、辣椒、生蔥、生蒜, 大量飲酒, 均可使直腸肛門粘膜受到刺激, 局部充血, 誘發痔瘡。 此外, 嗜食肥甘厚味, 飲食過細過精,

食物中粗纖維含量少, 致使大便少或困難, 久之均可誘發痔瘡。 痔瘡患者生活失節, 飲食無定時, 起居無規律, 致人體生物節律紊亂, 便無定時, 每日時有時無。 居處潮濕寒冷, 可使直腸肛門靜脈淤積, 發生痔瘡。

腹壓增加

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代償不全等和腹腔內腫瘤、前列腺肥大等疾病都可使腹內壓增加而形成痔瘡, 當然也包括妊娠。

蹲廁看報

少人有帶份報紙入廁的習慣, 其實這樣的生活習慣, 為肛腸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入廁時間一般以3~5分鐘為宜, 可一旦帶了報紙進去, 入廁的時間就被大大延長了。 排便時間過長, 可使腹壓增高, 肛門直腸部充血, 痔靜脈曲張, 甚至可導致直腸粘膜, 與肌層分離脫出, 肛管隨糞便下移, 久之容易產生痔瘡。

運動不足

腸蠕動減少, 糞便下行遲緩, 形成習慣性便秘, 是引發痔瘡的病因之一。

習慣問題

比如飲食過飽、常吃精細食品或憋便、蹲廁過久等, 都是形成痔瘡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