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解暑多良方 清絡香薷各有長

盛夏炎炎, 天暑地濕, 人在其中, 若正氣虛弱, 或因勞倦傷津耗氣, 或因饑渴元氣虧乏, 致使正氣不足以抵抗暑熱之邪, 很容易感受暑熱之病。 除了“綠豆湯”“酸梅湯”等大家熟悉的解暑飲品, 防治暑病還有許多簡單易行、容易製作、效果更好的中藥方。 清絡飲和香薷飲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僅可以清解暑熱, 還可以預防暑病的發生。

清絡飲:清解暑熱餘邪清絡飲來源於《溫病條辨》, 為清代名醫吳鞠通所創, 主要用於暑熱傷肺之輕證, 或者暑溫經發汗後, 暑症悉減, 但頭微脹, 餘邪不解者。 採用銀花、竹葉之辛涼, 聯合荷葉、西瓜翠衣、扁豆花等組方。

全方辛涼芳香, 清透暑熱, 可以清透肺絡中的餘邪。

方中金銀花、西瓜翠衣、荷葉清宣透熱, 祛暑解表, 生津止渴;扁豆花、絲瓜皮祛暑, 化濕, 健脾;以竹葉清心利尿, 導熱下行。 諸藥配伍, 清熱而無耗傷津液、損傷脾胃之弊, 祛暑亦顧護正氣。 原方諸藥皆採用鮮品, 旨在取其清新之氣, 以增強清暑生津之效用。

香薷飲:治療空調感冒

夏季吹空調、喝冷飲, 加上室內外溫差大, 調節能力差的人容易發生“空調房感冒”。 感冒初起, 往往周身不適, 無汗, 胸悶不舒, 頭重身倦。 這種情況可用香薷飲調治。

香薷飲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由香蕉、白扁豆、厚樸3味藥組成。 香薷能解表散寒, 祛暑化濕, 前人喻為夏令之麻黃,

乃暑月解表之要藥;白扁豆能健脾化濕, 和中消暑, 降濁升清;厚樸可行氣寬中, 除濕散滿。 三藥合用, 能祛暑解表, 化濕和中, 用於治療夏月乘涼飲冷, 外感於寒, 內傷於濕, 出現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頭重身倦、心胸煩悶、腹痛吐瀉等症, 頗為合適。

香薷飲全方辛溫與辛涼相合, 用於暑挾寒濕之邪者, 頗為適宜。 但需注意的是, 感冒無汗者才能服用, 發熱、汗出、不惡寒、心煩口渴者, 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