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季如何保健

立秋一到, 就意味著秋天開始了。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 中醫認為, 也是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

早睡早起護陽氣

秋天, 天氣屬於溫燥, 會損害人體的津液, 使人出現皮膚乾燥、眼幹、咽幹少津液, 小便黃, 大便秘結症狀。 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因此,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立秋節氣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 早晚溫度將逐漸拉大, 晚上人們已感覺到天氣有涼的意思, 因此睡眠也逐漸有擺脫“酷暑”的感覺。

此後秋風秋雨漸多, 氣候多變, 所以氣象專家稱之為多事之秋。 入秋後, 人體消化功能下降, 抗病能力減弱, 如果注意不當, 即可能發生腹瀉。 嬰幼兒在這個季節是腹瀉的易感人群, 3歲以下的小兒容易發生“秋季腹瀉”。

立秋後應開始“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這是因為早睡有利於保護人體的陽氣。 秋天也是鍛煉的好季節, 要加強室外活動, 如跑步、打球等。

少吃辛辣多吃酸

中醫認為從飲食上講, 因秋天由肺主宰, 應多食酸, 少食辛。 這是因為辛味發散瀉肺, 酸味收斂肺氣, 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所以“立秋”後要少吃蔥、姜等辛味食物, 多吃酸味果蔬, 如橘子、檸檬、獼猴桃和番茄等, 還要禁寒涼。 因秋天多風燥, 飲食要多喝粥。

防暑降溫要繼續

近來一直多雨, 天氣悶熱, 暑氣逼人。 所以, 立秋後防暑降溫要繼續。

一、清熱解暑類食品別一下子全撤除。 此類飲食既能消暑斂汗補液, 還能增進食欲。 因此喝些綠豆湯, 或者吃些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處。 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 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二、寒涼飲食要減少———西瓜、黃瓜要少吃。 經過一個夏天後, 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 大多脾胃虛寒。 因此, 在選擇食物時, 不宜過於寒涼, 如西瓜、梨、黃瓜等, 其性味寒涼, 多吃可能傷及脾胃, 所以要少吃。

三、飲食營養要加強———可適當吃肉食。 人們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 而使飲食過於清淡。 事實上, 到了立秋可以適當吃一些肉食,

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瘦豬肉、海產品等, 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 可以放心食用。

還須防治“空調病”

炎炎夏日, 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 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 也有人患上“空調病”。 在立秋後, 天氣早晚較涼, 稍不注意, 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一、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 夜裡最好不開或調在除濕檔。

二、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 中醫認為,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

三、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 胃腸功能較弱, 如經常腹瀉的人, 不宜開空調。 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預防胃腸疾病

秋天, 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食物易發生黴變,

因此, 有關專家提醒人們, 在這個季節打開封閉式包裝的食物後, 一天內應吃完, 如時間較長, 在確認沒有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 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 黴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不要吃。 經過清洗的水果更易發生潰爛, 所以應現吃現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