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腸道蛔蟲的偏方

蛔蟲病是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 傳染源是蛔蟲病患者和感染者。 大量的蟲卵隨患者糞便排出, 污染蔬菜及泥土, 在適宜的溫濕度下, 約經2周, 發育為成熟蟲卵。 成熟蟲卵經口到胃, 大部分被胃酸殺死, 少數進入小腸孵化發育為幼蟲。 幼蟲鉆入腸粘膜, 經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門脈、肝臟、下腔靜脈而達肺;在肺內脫皮后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蟲。 幼蟲穿過微血管經肺泡、支氣管、氣管上升至咽, 然后再被吞入胃, 此即構成蛔蚴移行癥。 蛔蚴到達小腸后發育為成蟲。 自吞食蟲卵至成蟲成熟約需75天, 在小腸內生存期約為1-2年。

針對腸道蛔蟲, 我們總結了一下偏方或者飲食方式, 患者可以依據自身條件來嘗試, 從而減少病情的發生。

偏方1

蛔蟲證

治法:驅蛔殺蟲, 調理脾胃。

方藥:使君子散加減。 使君子、檳榔各12g, 蕪荑、鶴虱、苦楝根皮、雷丸各10g, 甘草3g。 大便于者, 加大黃、青皮。 驅蟲后以異功散加減調理脾胃。

偏方2

蛔厥證

治法:安蛔定痛, 繼之驅蟲。

方藥:烏梅丸加減。 烏梅15g, 黃連、黃柏各6g, 川椒、干姜各5g, 細辛、附子各3g。 出現黃疸及舌苔黃膩者, 去附子、干姜, 加茵陳、大黃、檳榔。

偏方3

蟲瘕證

治法:安蛔驅蟲, 潤下通便。

方藥:烏梅湯合小承氣湯加減。 烏梅12g, 枳實、厚樸各10g, 黃連、川椒各6g, 大黃、芒硝各5g, 甘草3g。

偏方4

驅蟲散:石榴皮10g, 苦楝根皮10g, 生貫眾12g, 檳榔15g。 共研細末。 3歲小兒每次0.25g, 5歲每次0.5g, 日服2次, 早晚飯前服。 用于驅蛔蟲。

偏方5

驅蟲湯:炒使君子肉6g, 花檳榔6g, 苦楝根皮9g, 貫眾6g, 烏梅2枚, 甘草3g。 水煎服, 晚睡前或晨起空腹頓服, 連服2天。 用于腹痛緩解期驅蟲。

偏方6

膽汁方:豬膽1個, 川椒20g, 胡椒20g, 醋300ml。 川椒、胡椒共研細末, 以豬膽汁和醋調和, 分2次服下。 用于膽道蛔蟲病。

偏方7

膽蛔止痛驗方:川椒20g, 雞蛋1個, 香油50g。 川椒研面, 香油燒沸后炒雞蛋, 雞蛋炒黃后入川椒面, 頓服。 用于膽道蛔蟲病。

偏方8

萊菔大黃粉蜜湯:萊菔子18g, 大黃15g, 玄明粉9g, 川椒6g, 蜂蜜60g。 萊菔子和川椒先煎, 大黃后入, 蜂蜜單煎, 沸后與藥汁混合, 玄明粉用藥汁沖服, 1次或分2次服下。 用于蛔蟲性腸梗阻。

偏方9

油椒飲:川椒6g, 豆油150ml。 豆油燒開后入川椒, 川椒以焦為度, 去川椒喝油, 分1~2次服下。 用于蛔蟲性腸梗阻。

偏方10

貼敷:新鮮苦楝根皮200g, 全蔥100g, 胡椒20粒, 共搗爛如泥, 放鍋內炒熱, 加醋150ml, 拌炒極熱, 以紗布包裹, 熱熨背脊兩旁, 由上而下, 反復多次, 以痛減為度, 治療小兒蟲積腹痛;大黃、芒硝各45g, 冰片15g, 共研細末, 和醋調勻, 外敷痛處, 治療小兒腸道蛔蟲癥。

蛔蟲癥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之一。

該病常可影響孩子的食欲和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妨礙孩子的生長發育, 并且可產生較多的并發癥, 嚴重時還可危及生命。 所以, 不可將蛔蟲癥僅僅視為兒童的小毛病, 而應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