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脾腎兩虛怎麼食療有效?

脾腎兩虛的患者當然不能夠忽視科學的調理, 因為這對身體健康確實也是不利的, 而在日常飲食當中有一些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理效果, 例如狗肉、羊骨、以及豬腎或者是鱸魚等都可以幫助改善脾腎兩虛的問題。

1、狗肉

性溫, 味鹹, 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 還能溫腎助陽, 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 食之最宜。 《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 壯陽, 暖腰膝, 補虛勞, 益氣功。 ”《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 固腎氣。 ”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 下元虛人, 食之最宜。 ”下元虛者, 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2、羊骨

性溫, 味甘, 能補腎強筋骨。 《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 補下焦虛冷。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 通督脈, 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 腎虛不能攝精, 白濁。 ”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 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 捶碎煮爛, 空腹食之。 ”對腎虛勞損, 腰膝無力怕冷, 筋骨攣痛者, 最宜食之。

3、豬腎

性平, 味鹹。 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 《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髒, 治耳聾”。 水髒者實指腎臟而言。 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 宜常食之。

4、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 《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 益血填精”。 《本草匯言》亦雲:“淡菜, 補虛養腎之藥也, 此物本屬介類, 氣味甘美而淡, 性本清涼, 善治腎虛有熱。 ”所以, 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 食之最宜。

5、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 性平, 味甘, 既能補脾胃, 又可補肝腎, 益筋骨。 《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

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 腎主骨, 肝主筋, 滋味屬陰, 總歸於髒, 益二髒之陰氣, 故能益筋骨。 ”《嘉枯本草》認為:“鱸魚, 多食宜人, 作蚱尤良。 ”凡肝腎陰虛, 或脾虛胃弱者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