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夏季養生記住“四要四不要”

進入夏季後, 雷雨增多, 氣溫明顯升高, 人體新陳代謝加快, 能量消耗較大, 容易出汗, 丟失水分、水溶性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 高溫還會使人體的消化液分泌減少, 和其他季節相比, 容易出現食欲下降的現象。 因此, 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及時補充營養物質, 在生活飲食上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1、要天天蔬果、不要油膩食物

夏季蔬菜瓜果種類繁多, 營養豐富。 市面上常見的苦瓜、冬瓜、番茄、絲瓜、南瓜、黃瓜、西瓜等都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尤其一些深色的果蔬, 如胡蘿蔔、芒果、紅黃番茄等,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 天天食用, 可增強免疫力、有益心血管健康和預防癌症。 如果吃過多油膩食物則會加重胃腸的負擔, 人們會感到腹脹, 不思飲食、疲倦感加重, 要引起注意。

2、要足量喝水、不要含糖飲料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 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

血液中大部分物質也是水分, 肌肉、肺、大腦等組織和器官中也含大量水分。 水在體內還起著物質運輸、調節體溫和潤滑等作用。 因此, 每天要足量喝水。 咱們應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 也可喝綠茶水、綠豆湯或酸梅湯等消煩除渴。 夏季多喝湯類也能調節口味, 增強食欲。

研究發現, 過量消費含糖飲料會增加齲齒、肥胖的風險, 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還是不要或少喝含糖飲料吧。

3、要吃熟食、不要生冷食物

夏季時節, 人們往往喜歡生吃瓜果、海鮮等食物。 夏季氣溫高, 各種病菌和寄生蟲容易繁殖, 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 特別是到“三無”攤點吃不衛生的食物, 很可能會染上疾病, 大家要當心。

有人在天熱時喜歡將一大碗冰鎮啤酒或冰鎮飲料一飲而盡, 這種“刺激性”降溫行為會刺激脾胃, 影響胃液分泌從而使食欲減退, 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腹部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此外, 冰冷食物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燥熱, 但口腔受冰冷刺激後, 容易造成唾液腺及舌部味覺神經、牙周神經迅速降溫,

甚至出現麻痹狀態, 刺激咽喉, 引起咽炎或牙痛等不良反應, 這種行為大家還是悠著點吧。

4、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懶床

立夏以後天黑得晚、亮得早, 人們往往容易晚睡早醒, 造成睡眠不足, 白天常“打盹”的現象, 應根據節氣變化, 過規律的生活, 有充足的睡眠。 有條件的中午最好小睡一會兒, 尤其是老年人要通過午睡來補充睡眠。 中午沒午睡習慣的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 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充足的體力。

夏季消暑推薦三道食療方

1、綠豆絲瓜花解暑

【方劑】綠豆60克, 鮮絲瓜花8朵。

【製作法】用清水一大碗, 先煮綠豆至熟, 然後撈出豆, 再加入絲瓜花煮沸。 溫服湯汁。

【功效】清熱, 解暑。 治夏季氣溫酷熱引起的中暑。

2、扁荷粥用於解暑

【方劑】白扁豆50克, 冰糖30克, 鮮荷葉1小張, 大米50克。

【製作法】先用清水把白米洗淨, 浸泡。 鍋內加水三碗煮白扁豆, 水費後下白米小火煎煮, 待扁豆已黏軟, 放入冰糖及洗淨的鮮荷葉, 再煮20分鐘即成。 食之。

【功效】消暑解熱, 和胃厚腸, 止泄瀉。

3、飲楊梅酒預防中暑

【方劑】鮮楊梅500克, 白糖80克。

【製作法】將楊梅洗淨, 加白糖共裝入瓷罐中搗爛, 加蓋(不密封, 稍留空氣), 7~10天自然發酵成酒。 再用紗布絞汁, 即成約12度的楊梅露酒, 然後倒入鍋內煮沸, 待冷裝瓶, 密封保存, 時間越久越佳。 夏季飲用最宜。

【功效】預防中暑。 (參考網站:人民網-人民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