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可以涼著喝嗎,怎樣喝中藥正確
中藥在治療多種疾病上都有著很好的效果, 常見的三七這種藥材, 就有著消腫止痛的作用, 可用於便血、吐血和胸痛等症的治療。 當然, 不同的藥材具有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而在煎制中藥的時候, 大家也應注意採用正確的喝法。 那麼, 中藥可以涼著喝嗎?
中藥可以涼著喝嗎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 僅服法就有十多種, 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 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 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溫開水送服。 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發散風寒的中藥, 應該“熱服”, 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熱水, 以助藥力。 而解毒、清熱的藥, 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 則“冷服”效果更好。
在南方, 夏天經常服用一些“涼茶”, 實際上也屬於中藥的一種。 顧名思義, 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 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對於服中藥, 一般來講, 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 而治療寒證宜熱服。 患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服藥的溫度。 患有“陽病”的患者多表現熱證, 出現周身發熱、口渴、大便乾燥、小便短黃、口舌生瘡、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快等;而“陰病”多表現為寒證, 出現惡寒發熱、無汗、腹冷痛、肢冷神靡、下利清穀、水腫、舌淡、苔薄白等。
在中藥方劑中, 有個小竅門, 一般情況下, 叫做“湯”的多數熱服, 而叫做“飲”的多數需要涼服。 因為古語中湯和飲本身就是有溫度區別的。 但為慎重起見, 患者最好在開完藥後, 再問一下中醫師相關的服用方法, 以防出現偏差。
其實, 有一部分中藥是需要放涼了再喝的。
中藥的正確的喝法
藥物劑量
藥物劑量是藥物取得療效的關鍵。 許多人認為中藥藥性緩慢, 加大劑量就能見效快。 其實, 藥物隨著劑量的不同, 作用也不一樣, 如有些人經常嚼食人參, 或用來燉肉、煲湯, 以達到保健作用, 殊不知, 人參吃多了可產生頭痛、失眠、心悸、煩躁、便秘、血壓升高等毒性反應。
註腳
一些常服中藥的患者, 由於不重視中醫處方上的註腳(先煎、後下、搗碎、另煎、烊化、沖服、包煎等), 既影響了療效, 又浪費了藥物。
煎藥
煎藥的容器可選用陶罐、不銹鋼鍋等, 但不可用鐵器;一般煎藥時間為30分鐘, 但有些藥物要依具體情況而定, 如解表藥只需煎煮至沸後10分鐘即可;補益藥文火煎煮至沸後40分鐘即可;礦物、介殼類、有毒中藥需要多煎一些時間。
服藥
煎好的湯劑宜飯前1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服;滋補藥宜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 服藥方法:一般每劑分2~3次服, 1日1劑;如遇特殊情況, 可以1日連服2劑, 以增強療效。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1、喝中藥請在飯後30-60分鐘服用為宜, 可以避免中藥成分對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藥前後一小時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 牛奶或豆漿,以免中藥成分與茶的鞣質, 咖啡因及蛋白質等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藥後有不舒服或腹瀉等現象, 請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繫, 感冒咳嗽請停服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