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解讀車前草的利尿解毒功效

傳說東漢光武帝時, 有位中郎將軍叫馬武。 有一次馬武率軍出征, 結果被敵人團團圍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當時正值六月大暑天,

糧草將盡, 水源不足, 全軍將士一個個腹部腫得像鼓一樣, 尿的顏色血紅, 尿時還感到疼痛, 而且滴瀝難盡。 馬匹也跟人一樣。 有一天, 馬夫忽然發現將軍的馬不尿血了, 精神也好多了, 便留心觀察馬的活動, 結果發現, 馬是嚼食它原來不喜歡吃的一種牛耳形草。 馬夫採摘這種草, 用水煎後自己服用了幾次, 果然小便正常了。 馬夫立刻將這一重要發現報告給馬武將軍, 將軍大喜, 號召全軍人馬都服用這種草藥, 沒過幾天全軍將士疾病全好了。 事後馬武將軍問馬夫, “這是什麼草?哪兒有這種草?”馬夫說:“將軍, 您看!這戰車前面就有, 就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 ”將軍略有所思, 笑著對馬夫說:“既然生在車前, 那就把它叫作車前草吧!”

幾百年來, 人們把車前草作為利尿和解毒的中藥一直沿用至今。

臨床上車前草的藥用很廣泛。 我國歷代醫學專家將車前草多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尿血、小便混濁、淋濁等證。 近年來也常用于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小便不利。 另外, 我國用車前草治尿血、利小便、外用研末敷瘡瘍的歷史也很久。

我國歷代本草對車前草的利尿解毒功效早有記載, 《藥性論》說車前草“治尿血, 能補五臟, 明目, 利小便, 退五淋”;《別錄》記載其“主疔瘡、止血、衄鼻、瘀血、小便赤、止煩、下氣、除小蟲”;《本草備要》則說車前草功能“行水, 瀉熱、涼血”。

車前草性味甘、寒, 具有利水清熱、明目祛痰之功效, 且種植面廣、價低, 深受患者的歡迎。 筆者在臨床採用車前草療疾,

用途很廣, 中老年人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膚潰瘍等症。 用量一般在15~30克, 水煎服即可。

近年有人報導, 新鮮車前草搗爛外敷治療瘡瘍、蟲咬引起的紅腫熱痛, 敷後能夠很快好轉。

有人取鮮車前草葉, 以銀針密刺細孔, 以米湯或開水泡軟, 整葉敷貼瘡上, 日換2~3次, 有排膿生肌作用。

對尿毒癥初起的患者, 採用車前草30~50克, 通利小便也很有效。

總之, 只要臨床醫生配伍得當, 車前草治病效果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