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中醫與氣功有什麼關係

氣功一詞, 起于晉代許遜《靈劍子》一書中的“道氣功成”。 原始的氣功是以“舞”這種運動形式出現的。 如《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昔陶唐之始, 陰多滯伏而湛積, 水道壅塞, 不行其源, 民氣鬱淤而滯著, 筋骨瑟縮不達, 故作舞以宣之”。 氣功作為一種科學的醫療保健運動的方法, 是通過意識處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特殊狀態(氣功態)時的一種特殊運動方式而發揮其心身調整作用的。 與一般的運動不同, 氣功態時的運動具有松靜自然、動靜相兼、協調舒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等諸多特點。 具有這些特點的動態,

常常給人以一種優美的藝術的享受。 而練功人隨著意念的活動, 意氣相隨, 感覺自己時而如大鵬展翅, 時而如蛟龍戲浪, 時而如孔雀開屏, 時而如野馬分鬃, 心身完全沉浸、陶醉在極其舒適美好的感受中。

而“氣”的流暢與否, 可以通過心理——生理——形態反應進行自身調節。 人的心理活動可以有效地影響人體生理功能這是一個早就被證明了的事實。 心理生理學、理免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人類可以通過自我控制和自我調整, 改變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狀態, 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氣功又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 無論靜功還是動功, 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 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勢三個環節。 靜則生陰、動則生陽,

動靜兼練, “三調”結合, 於是陰陽調和, 祛病延年。 正如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裡所說:“能動能靜, 所以長生”。 由上可知, 氣功是在中醫養生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種祛病延年的身心鍛煉方法。 它與現代科學的預防醫學、心身醫學、運動醫學、自然醫學、老年醫學以及體育、武術等等, 都有一定的聯繫。 它通過自我調控意念、呼吸和身軀、來調整內臟活動, 加強自身穩定機制, 從而達到祛病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