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捐造血幹細胞的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白血病等很多疾病患者都是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 而骨髓移植則需要身體健康的人捐贈。 那麼捐贈造血幹細胞的人會不會對自身的健康有所影響呢?很多人覺得一旦捐贈了骨髓, 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會變差, 事實真是這樣的嗎?針對這個問題, 本文將做詳細的介紹。

1、造血幹細胞移植

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採用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 由於整個採集過程是一個封閉和符合醫療安全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是極為安全的。 在採集完成後,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很快消失。

至今沒有因採集外周血造幹細胞引起對捐獻者傷害的報導。

採集總共大約10克的造血幹細胞。 含部分血液成分,一般是50~100毫升。 比一次獻全血的血量還少。 而且人體對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 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準。 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2、骨髓移植與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骨髓”和“幹細胞”兩個詞有時可互換使用,因為骨髓是造血幹細胞的來源,健康的幹細胞是患者需要的。 骨髓移植,醫生從供體的骨髓中收集這些幹細胞。 骨髓是在全身麻醉下,通過大的針頭直接從髖骨中獲取。

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或者稱為PBST)中,醫生從供體血液中獲得幹細胞。

捐贈者提前服用五天的藥物,以增加幹細胞的生成。 這種從血液中獲得幹細胞的過程類似於獻血。 另一種類型的幹細胞移植是使用來自臍帶血的造血幹細胞,需要其父母同意將孩子的臍帶血捐贈給公共臍帶血庫,供給需要的匹配患者使用。 在所有情況下,患者植入體內的都是幹細胞。

3、骨髓移植真能根治白血病嗎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骨髓移植現在已經成了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 通過骨髓移植比如說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 經過對一些大宗的白血病患者的跟蹤研究發現通過骨髓移植第一次疾病就可以直接得到緩解,患者的三年的生存率可以提高至少百分之五十,但是如果不做骨髓移植的話患者三年的生存率僅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所以不得不說骨髓移植之治療白血病的良方。

不光是急性白血病,對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移植同樣具有非常強大的效果。

通過一些研究發現對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而言,幾乎骨髓移植幾乎是此病的唯一治療方法,經過治療患者的五年的生存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九十!所以不得不說骨髓移植在白血病治療方面的強大。

骨髓移植患者飲食要點有哪些

1、注意適時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

新鮮蔬菜、水果不僅含大量纖維素、維生素,還可以增加抵抗力,促進食欲,但每次量不宜多,少量多餐為好。 胃腸功能基本恢復後,可以吃一些清淡爽口的生拌涼菜和水果,特別是在化、放療期間,具有明顯的開胃作用。

2、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佳

通過燉、煮、蒸等方式,使食物更營養更健康並且易於患者吸收。 如牛奶沖雞蛋、藕粉沖雞蛋、麵糊沖雞蛋、碎爛麵條等。

還可以添加一些營養燉湯,如瘦肉紅棗湯、洋白菜豬骨湯等。 這是白血病術後飲食需要注意的方面。

3、補充鈣質

長期服用激素的患者,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和骨質疏鬆,因此補充鈣質是必須的,可以在飲食中添加牛奶、瘦肉、豆製品、蝦皮、魚類、蛋類等含鈣高的物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4、重點是恢復造血功能

骨髓移植後我們應通過飲食補充造血原料以促進血液性細胞的正常合成。 膳食中應包括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特別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對防治貧血有很好效果。

骨髓移植患者的營養代謝特點有哪些

1、能量代謝

骨髓移植術後機體對熱量的需求增加,通常達到1.3~1.5倍BEE,為30~35kcal/(kg.d),一般建議移植後患者的能量補充達到25~30

kcal/(kg.d)即可。

2、糖代謝

機體易出現糖耐量異常,骨髓移植還可能降低胰島細胞的功能導致高血糖。

3、蛋白質代謝

蛋白分解代謝加強,移植後反復腹瀉、腸道吸收功能不良以及應用免疫抑制劑、併發感染等綜合原因,使得移植後出現負氮平衡的現象十分常見。建議骨髓移植患者蛋白質補充量為1.2~1.5

g/(kg.d)。

4、脂肪代謝

在移植術後早期一般不受影響,但當患者出現慢性GVHD需要長期使用激素治療時,會出現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應酌情予以飲食調整。研究表明,長鏈或中鏈脂肪乳劑可以安全地應用于骨髓移植患者,提供30%~40%的非蛋白質熱量。n-3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血管收縮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可選擇性應用于此類患者。

機體易出現糖耐量異常,骨髓移植還可能降低胰島細胞的功能導致高血糖。

3、蛋白質代謝

蛋白分解代謝加強,移植後反復腹瀉、腸道吸收功能不良以及應用免疫抑制劑、併發感染等綜合原因,使得移植後出現負氮平衡的現象十分常見。建議骨髓移植患者蛋白質補充量為1.2~1.5

g/(kg.d)。

4、脂肪代謝

在移植術後早期一般不受影響,但當患者出現慢性GVHD需要長期使用激素治療時,會出現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應酌情予以飲食調整。研究表明,長鏈或中鏈脂肪乳劑可以安全地應用于骨髓移植患者,提供30%~40%的非蛋白質熱量。n-3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血管收縮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可選擇性應用于此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