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怎么預防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以下簡稱出血熱)是病毒性出血熱的一種,該病毒屬布尼亞病毒科漢坦病毒屬,是經嚙齒動物傳播的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該病在我國流行范圍廣,病死率高,危害較大,是國家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近幾年,城鄉輕型家鼠型出血熱病例有所增加。
本病臨床癥狀有發燒、出血和腎臟損害三大特征,典型的臨床表現有五期經過: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嚴重者可并發尿毒癥、腎功能衰竭、顱內出血、肺水腫、腦水腫等。如患者在患病之初自以為是感冒,想“扛”過去,不住院救治或因醫生誤診誤治,可導致死亡。
3~5月是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的高峰季節。由老鼠傳播的出血熱每 6年有一次流行高峰,我國出血熱病人約占全球發病總人數的90%。據衛生部近期公布的2004年全國疫情數,去年出血熱在國內有小型流行或暴發,全年共報告發病25041人,死亡254人,與上一年度相比,發病率上升了10.54%。
出血熱的流行及傳播特點
與野鼠型出血熱相比,家屬型出血熱隱性感染率高;流行性強,擴散快;全年均有散發,發病高峰期為春季3~5月;地區分布廣泛,散發中有暴發,可隨車、船等交通工具遠地傳播;疫源地多為城鄉結合部(近郊區)、舊房拆遷區、建筑工地或農貿集市,多與衛生條件差有關;高發人群以流動人口為主,特別是建筑工地的民工,城市居民發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發病年齡為20~50歲的青壯年,且男性高于女性。
出血熱具有多途徑傳播的特點,主要傳播途徑有三類五種,即由老鼠傳播、螨蟲傳播和經胎盤傳播。其中鼠類傳播又包括通過破損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三種途徑,這也是出血熱的主要傳播方式。
出血熱有哪些癥狀
本病所以被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因為患者都具有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典型病例的五期包括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嚴重者可并發尿毒癥、腎功能衰竭、顱內出血、肺水腫、腦水腫等。如不及時救治可導致死亡。
病人發熱可達40℃,一般持續3~10天。胃腸道中毒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早期可見“三痛”(頭痛、眼眶痛、腰痛或全身痛疼無力)、“三紅”(面部、頸部和胸部皮膚充血潮紅或呈酒醉貌),眼結膜水腫、眼瞼和面部浮腫。口腔黏膜及眼結膜出血,腋下、胸背部有搔抓樣皮下出血點。還可出現蛋白尿、血尿,腎功能下降,肝腫大及ALT升高。血常規檢查可有白細胞總數升高,出現異常淋巴細胞,血小板明顯減少等。
家鼠型出血熱由于早期癥狀不典型,且潛伏期長短差別較大(3~60天),很容易被誤診而延誤治療。據統計,約半數以上的出血熱病例曾被誤診為上感,少數被誤診為腸炎、肝炎或過敏性紫癜等。有一位40歲的男性患者,自認為患了感冒,扛了十幾天沒去醫院,同事發現他前臂有出血點也未當回事,后因病重送入醫院確診為出血熱時,已出現昏迷、腎衰竭,4天后死亡。因此,人們對出血熱千萬不要失去警惕。
怎樣預防出血熱
科學滅鼠與免疫預防相結合是預防出血熱的重要措施。凡是發現有人間或鼠間出血熱疫情的地區,都要強化集中反復滅鼠。凡是拆遷地區,在搬遷前后應各進行一次徹底滅鼠。居民戶要有防鼠設置。努力降低鼠密度和鼠帶毒率。對疫區10~70歲的健康人群要接種國產滅活雙價出血熱疫苗。疫區疫點免疫覆蓋率應達到80%,周邊地區應達到40%~60%。對流動人口聚集地的民工和個體商販、經常出差、旅游及野外作業人員、軍人、從事物業維修、倉儲、環衛、餐飲及接觸實驗動物的人員也應注射疫苗。采用0、14天基礎免疫兩針,6個月加強一針的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疫苗保護期為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