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節食方法有助于長壽
從營養學家提醒:節食有方可延年益壽, 反而餐餐暴飲暴食, 則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 影響人的壽命。
一、古代關于節食的論述
早在2000多年前, 孔子曾經指出:“君子食無求飽。 ”《黃帝內經》云:“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管子》說:“起居時, 飲食節, 則身利而壽命益。 飲食不節, 則形累而壽命損。 ”陶弘景道:“所食愈少, 心愈開, 年愈益;所食愈多, 心愈塞, 年愈損焉。 ”《類修要訣》載有:“節飲自然脾健, 少食必定神安。 ”《壽世傳真》說:“寧負我生之腹, 不負生我之天, 是亦衛生之一道也。 ”被尊為藥王的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 長壽101歲, 百歲時仍耳聰目明。
二、長期飲食不節易生百病
《養生論》中指出:“飲食不節易生百病。 ”有的專家早就提出:“營養過剩等于慢性自殺。 ”中老年人由于活動量減少, 新陳代謝水平降低, 故所消耗熱量相應減少。 如果每餐食之過飽, 易誘發多種疾病:由于增加胃腸負擔, 會引發胃腸道疾病;由于進食過于油膩, 營養不平衡, 會導致高血脂、高血黏、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中風、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癌癥等多種疾病。 據美國阿肯色州某實驗室發表的科研報告稱:如減少飲食70%的話, 將能使鼠類延長壽命50%。 而將此實驗移到人類,
三、科學的節制飲食
科學的節制飲食, 要盡力做到以下4點:
1、進食應有常
《呂氏春秋》指出:“食能以時, 身必無災。 ”要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做到食之有時。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飲食以對”的論述, 是說按時進食才能使身體及時獲得維持健康所必需的“六大”營養素, 從而使氣血旺盛, 五臟得養。 在進食時還應做到:精神愉快, 神定氣穩;過于勞累時, 不要立即進食;飯后30分鐘以內, 不宜從事劇烈運動。
2、進食應適量。
《老老恒言》中指出:“凡食總以少為有益, 脾易磨運, 乃化精液, 否則極易之物,
3、進食應多樣
《黃帝內經》說:“五谷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氣味合而服之, 以補益精氣。 ”說明糧菜肉果等應是飲食的主要內容。 兼食可獲得合理營養;偏食則導致氣血、陰陽平衡失調。 營養學家建議人們選擇新鮮無污染的“野素粗雜”飲食:吃“野”可防病健身, 吃“素”可延年益壽, 吃“粗”可少病體健, 吃“雜”可營養平衡。
4、進食應細嚼
《養病庸言》云:“不論粥飯點心, 皆宜嚼得極細咽下。 ”《醫說》中曰:“食不欲急, 急則損脾, 法當熟嚼令細。 ”據現代科研證實, 細嚼慢咽是符合科學道理的至理名言。 正由于咀嚼時間長, 不僅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降低胃腸道發病率, 而且咀嚼還增加唾液分泌, 有殺菌解毒、延緩衰老、美容肌膚和防癌抗癌等多種保健功效。
綜上所述, 節食有方可延年益壽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吃的好了, 但是隨之產生的疾病也多了, 適當的節食, 可有助于減輕腸胃負擔, 反而有利于身體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