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虛熱和實熱的區別

虛熱和實熱是中醫名詞,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這屬於一種亞健康的狀態, 對身體的調理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長期處於這樣的表現之下, 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出現, 無論是出現虛熱或者是實熱, 都可以加強飲食調養, 比較嚴重的可以通過一定的中藥來進行治療,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虛熱和實熱的區別

何謂陽明經?陽明經包括人體的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在臟腑, 胃家(胃、大腸)屬陽明。

再看其短氣乏力, 氣逆欲吐, 不思飲食的症狀, 則不是單純的陽明有熱了 , 且其熱也不是實熱了, 是陽明胃家虛熱。

何謂虛熱和實熱?舉個例子, 拿我們平常燒開水來說, 有的時候水很快燒開是火比較大, 有的時候水很快燒開是水加的比較少, 所以說, 實熱為火太過, 虛熱為水不及。

那麼, 對應人體來說也是如此。

陽明實熱是因為陽明的火太大引起的, 而陽明虛熱則是因為陽明的水不足引起的, 陽明實熱應該瀉火清熱為主, 猶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調胃承氣湯等, 陽明虛熱則應該補水清熱為主, 猶如竹葉石膏湯等。 當然, 這些湯方使用時都需要辨證才能施治, 有其證才能用其方。

最後看其脈細數,

結合上述症狀判斷, 此乃津液不足、氣有熱之象, 所以這個患者應為虛熱, 當用竹葉石膏湯。

“傷寒解後, 虛羸少氣, 氣逆欲吐者, 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了竹葉、麥冬、人參補充津液;加了半夏降逆;因其為虛熱, 所以去了知母。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 竹葉石膏湯的煎法比較特別, “上七味, 以水一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內粳米, 煮米熟, 湯成, 去米, 溫服一升, 日三服”。 意思是, 先煮竹葉、石膏、半夏、人參、炙甘草、麥冬, 煮一陣子後, 去掉藥渣, 再放入粳米, 煮到米熟後, 湯成去米。 也就是說先煮藥, 藥煮好後去藥渣, 後下粳米。

虛熱與濕熱上火的對症治療

虛熱上火, 多因內傷勞損、臟腑失調, 導致虛熱內生。 其主要症狀是目乾澀痛、口乾燥、口舌生瘡、咽幹聲沙、乾咳少痰、鼻腔熱烘、牙齒鬆動或疼痛、心煩多 夢、舌紅苔少等。 虛熱上火者, 可選取滋陰潤燥降火的食材, 如麥冬、天冬、沙參、玉竹、生地黃、石斛、蓮子、百合、雪耳、雪梨等。

實熱上火, 症狀有所不同, 主要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

症狀為口渴、口臭、口苦、口腔潰瘍、咽喉紅腫疼痛、流鼻血、牙齦腫痛、煩躁易怒、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舌紅苔黃等。 實熱上火者, 可選取清熱瀉火的食材, 如菊花、金銀花、夏枯草、魚腥草、羅漢果、薏苡仁、荸薺、綠豆、粉葛、白蘿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