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推拿

不可忽視的中醫推拿功效全解

推拿的治療作用有以下幾方面
·疏經活絡
由於手法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 促使毛細血管擴張, 增快血液與淋巴的迴圈。
·消腫止痛
由於病變部位血液與淋巴迴圈改善,

加速水腫和病變產物的吸收, 使腫脹攣縮消除。
·疏通氣血鬱滯
由於手法可解除軟組織的痙攣、粘連、嵌頓和錯位。
·捏脊、推拿腹部可促進胃腸蠕動的正常化, 促進消化腺的分泌, 有利於消化功能改善, 故對脘腹疼痛有幫助。
·推拿有調整神經奮與與抑制作用, 有利於改善失眠, 降低血壓。

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是在病人身上作節律性的動作, 有二十多種不同的手法。 常用的有推、拿、按、摩、搓、搖、揉、點、壓、滾等十多種。 手法的運用和病情、部位、以及醫生個人習慣、心得都有關, 所以推拿醫生的手法不完全相同。 然而手法的目的卻是一致的, 總的要求是要柔和, 有力, 持久, 並要深透到組織深部,

才能起到療效。
·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著力於一定部位上, 進行推動, 此法刺激量中等, 接觸面積小, 可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 常用於頭面、胸腹及四肢關節處。 具有舒筋活絡, 健脾和胃作用, 故用於頭痛、胃痛、腹痛及關節酸痛。
·拿法
用一手或兩手拿定患處的肌肉, 向左右輾轉的叫“輾轉拿”, 向中緊縮的叫“緊縮拿”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 拿法刺激較強, 具有祛風散寒、緩解肌腱、肌肉痙攣等作用, 常用於項強、頸肩及四肢肌肉酸痛。
·按法(包括點、壓法)
用拇指或掌根等部按壓一定部位或穴位, 逐漸用力深壓撚動, 點法和壓法的動作與按法大同小異。 具有放鬆肌肉, 誘導止痛, 矯正脊柱畸形的功能。 故用於肢體酸痛麻木、脊柱側彎、胃腹痛等。

·摩法
用手掌面或手指面在穴位上, 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的有節律的撫摩, 摩法沒什麽刺激, 輕柔緩和, 是胸腹、脅助部常用手法, 具和中理氣, 消導積滯, 調節胃腸蠕動功能。 故常治脘腹疼痛, 食積脹滿等。
·搓法
用雙手的掌面挾住一定部位, 相對快速用力搓揉, 並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具有舒松脈絡, 調和氣血, 放鬆肌肉的作用, 常作為推拿治療的結束手法。

·搖法
用一手握住關節近端的肢體, 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 作緩和迴旋的轉動, 搖法具有滑利關節, 松解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 增強關節活動的功能, 故常用於頸項、腰部、四肢關節的強硬或運動障礙, 屈伸不利等情況。
·揉法
用一手大魚際或拇指正面, 不離應揉的穴位,
婉轉回環的揉動, 揉法亦輕柔緩和, 具寬胸理氣, 消種止痛作用, 故常用於脘腹脹滿, 胸悶脅痛, 便秘, 以及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等。
·拍法
用虛掌平穩而有節奏地拍打患部, 有單手拍, 雙手拍等, 拍法能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消除肌肉疲勞和緩解痙攣的作用。 故常用於風濕的肩背、腰臀及下肢酸痛, 局部知覺遲鈍或肌肉痙攣。
·滾法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壓於患處, 運用腕關節外旋的連續動作, 滾法壓力較大, 接觸面較廣, 適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 具有舒筋活血, 緩解肌肉、韌帶痙攣, 故常用於風濕酸痛, 麻木不仁, 肢體癱瘓, 運動功能障礙等。
其他如扳法, 是雙手作相反方向用力扳動肢體畸形。 踩矯法, 是單足或雙足踩踏一定部位,
對腰部椎間盤突出症有幫助復位和矯正脊柱畸形的作用, 但這些方法須有經驗的推拿醫生掌握應用為好, 這裡不詳介紹。
小兒推拿療法
用以治療5歲以下小兒的某些疾病, 年齡越小, 療效越好, 其手法雖與成人推拿相同, 但動作應輕快柔和, 小兒皮膚嬌嫩, 為防止擦破皮膚, 可用一些潤滑劑, 如薑汁, 酒精, 或水等。 對於小兒應先施行一些不會引起患兒恐懼的手法, 以取得合作。 這裡扼要介紹兩法:
·捏脊法
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將皮膚捏起, 隨捏、隨提、隨放, 隨著向前推進, 這時皮膚一起一伏好像後浪推前浪似的, 捏起皮膚的多少要適中, 自尾椎兩旁, 算作捏脊一遍, 本法多用於小兒營養不良, 疳積、消化障礙等病症,
故又稱“捏積”。
·推脊法
以食、中指併攏自病兒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處, 本法適用於高熱。
施行推拿的注意事項:施術者應修短指甲, 以免劃傷患者皮膚。 冬天應溫暖雙手, 以免病人因突然受到冷手刺激而感驚跳。 推好後, 一般患者體力疲倦(特別是小兒), 要讓病人適當休息, 以資恢復。
推拿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適應症
落枕, 腰背痛, 急性腰扭傷, 肩關節周圍炎, 腰椎間盤突出症, 坐骨神經痛, 頭痛, 胃脘痛, 胃下垂, 失眠, 以及小兒疳積(脾胃虛弱)等。
·禁忌證
懷孕或月經期婦女的腹部和腰砥部不宜推拿, 正在出血部位以及皮膚病病變處不宜推拿, 一切急性傳染病以及結核菌或化膿菌引起的運動器官病症不宜推拿, 骨折、脫臼應以整複手法為主,也不宜推拿。

骨折、脫臼應以整複手法為主,也不宜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