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功效大 消痰解毒止渴止瀉
白礬消痰, 燥濕, 止瀉, 止血, 解毒, 殺蟲。 治癲癇, 喉痹, 疚涎壅甚, 肝炎, 黃疸, 黃腫, 胃、十二指腸潰瘍, 子宮脫垂, 白帶, 瀉痢, 衄血, 口舌生瘡,
1.《綱目》: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 取其酸苦湧泄也;治諸血痛, 脫肛, 陰挺, 瘡瘍, 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 泄痢, 崩、帶, 風眼, 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痹癰疽, 蛇蟲傷螫, 取其解毒也。
2.《本草經疏》:礬石, 味酸氣寒而無毒, 其性燥急收澀, 解毒除熱墜濁。 蓋寒熱泄痢, 皆濕熱所為, 婦人白沃, 多由虛脫, 澀以止脫故也。 陰蝕惡瘡, 亦緣濕火, 目痛多由風熱。 除固熱在骨髓堅齒者, 髓為熱所劫則空, 故骨痿而齒浮, 礬性入骨除熱, 故亦主之。 去鼻中息肉者, 消毒除熱燥濕之功也。 白礬, 《本經》主寒熱泄痢, 此蓋指泄痢久不止, 虛脫滑泄, 因發寒熱。 礬性過澀, 澀以止脫, 故能主之。 假令濕熱方熾, 積滯正多, 誤用收澀, 為害不一, 慎之。 婦人白沃多由虛脫,
3.《長沙藥解》:礬石, 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 善收濕淫, 最化瘀濁, 黑疸可消, 白帶能除。 《金匱》礬石丸治婦人帶下經水閉不利, 藏堅癖不止, 中有幹血, 下白物。 礬石化敗血而消痞硬, 收濕淫而斂精液, 杏仁破其鬱陷之滯氣也。 硝礬散治女勞黑疸, 以其燥濕而利水也。 《千金》礬石丸治腳氣沖心, 以其燥濕也。 礬石酸澀燥裂, 最收濕氣而化瘀腐, 善吐下老痰宿飲, 緣痰涎凝結, 粘滯於上下竅隧之間, 牢不可動, 礬石收羅而掃蕩之, 離根失據, 藏府不容, 高者自吐, 低者自下,
4.《本經》:主寒熱泄痢, 白沃, 陰蝕惡瘡, 目痛, 堅骨齒。
5.《別錄》:除固熱在骨髓,
6.《藥性論》:治鼠漏, 瘰鬁, 療鼻衄, 生含咽津, 治急喉痹。
7.《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 消痰止渴, 暖水藏。 治中風失音, 疥癬。 和桃人、蔥湯浴, 可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