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雞蛋最沒有營養的吃法
誤區之一: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
糾正: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 有煮、蒸、炸、炒等。 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 煮、蒸蛋為100%,
誤區之二: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糾正: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 鈉, 加熱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 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有很純正的鮮味。 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 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 因此, 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誤區之三: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
糾正:為防雞蛋在燒煮中蛋殼爆裂, 將雞蛋洗淨後, 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1分鐘, 用小火燒開。 開後改用文火煮8分鐘即可。 切忌燒煮時間過長, 否則,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 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 形成硫化亞鐵的褐色沉澱,
油煎雞蛋過老, 邊緣會被烤焦, 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 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誤區之四:蛋殼顏色越深, 營養價值越高
糾正:事實並非如此, 分析表明, 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於雞的飲食營養結構。
評價蛋白的品質, 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質的含量。 從感官上看, 蛋清越濃稠, 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 蛋白的品質越好。
蛋黃的顏色有深有淺, 從淡黃色至橙黃色都有, 有些色素如葉黃素、胡蘿蔔素等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 正常情況下, 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誤區之五: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糾正: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
誤區之六:“功能雞蛋”比普通雞蛋好
糾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富含鋅、碘、硒、鈣的各種“功能雞蛋”問世。 其實, 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食功能雞蛋。 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 因此, 消費者在選擇功能雞蛋時應有針對性, 缺什麼吃什麼, 切忌盲目進補。
誤區之七:老年人忌吃雞蛋
糾正:科學實驗證明, 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 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 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 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 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 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 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 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
誤區之八: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糾正: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 消化吸收功能減弱, 肝臟解毒功能降低, 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 引起不良後果。 食入過多蛋白質, 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學物質, 對人體的毒害很大, 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 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 一般情況下, 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之九:生雞蛋更有營養
糾正:事實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 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而且並非更有營養。 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 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 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誤區之十:雞蛋與白糖同煮
糾正: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 其實, 雞蛋和白糖同煮, 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 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 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