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血小板不造血是什麼病

血小板對於人體而言十分重要, 如果出現血小板減少等情況, 那麼可能誘發嚴重的疾病, 甚至是大出血。 患者去醫院檢查的時候, 基本上都會檢查血小板的數量, 有的人會問, 血小板不造血是什麼原因, 是什麼疾病造成的呢?建議大家出現問題, 直接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下文將介紹下血小板相關資訊。

血小板不造血是什麼病

血小板是沒有造血的功能的, 如果是出現了血小板異常的情況, 需要排除是血小板本身的異常還是由於造血功能受到了損害導致的血小板異常的情況, 血液系統的局部是容易導致這些症狀的, 如果是惡性的血液系統疾病, 治療比較麻煩, 有可能需要骨髓移植的處理, 這個疾病是不會導致猝死的, 但是容易出現感染和出血的情況危及生命。

血小板減少症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1、急性型ITP多發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復期,

如風疹、麻疹、水痘, 腮腺癌等。

患者血清中有較高的抗病毒抗體, 血小板表面相關抗體明顯增高, 故認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 發病機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內的抗原抗體複合物與血小板fc受體或是病毒抗原產生的自身抗體與血小板膜起交叉反應, 損傷血小板, 並被吞噬細胞所清除。

2、 慢性ITP發病前常無前驅感染史, 是由於血小板結構抗原變化引起的自身抗體所致。 80%~90%病歷有血小板表面相關抗體, 其中95%為PalgG, 2/3為PalgG和PalgM, 少數作用為PalgA和pac。 抗體直接作用於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 少數作用與Gbib複合物, 使血小板壽命縮短和功能改變。 其含量與血小板壽命呈負相關, 已經證實脾臟是血小板抗體產生的主要場所。

有哪些常見的血小板類型

血小板來源於骨髓巨核細胞, 血小板進入血循環後, 約有三分之一貯存在脾臟內。 血小板半存活期為3.7~4.0天, 衰老和消耗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臟內被清除。 血小板膜含有多種糖蛋白和受體, 受體與相應配體結合後, 血小板被啟動,

形態發生變化, 繼而發生聚集和顆粒釋放等一系列反應。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粘附、聚集、釋放。 血小板亦參與凝血過程、血塊回縮和血管收縮反應。

血小板正常值是什麼

人體一般血小板的正常值的範圍是每毫升10到30萬, 或者是每升血液100到300乘以10的9次方, 一般稱為100到300。

其實, 這只是參考值, 人的血小板計數波動還是有的, 100以下問題也不大, 低於50就要小心了, 低於20就要治療了。

高於400也沒有問題, 高過500就要查明問題。

血小板的作用有很多, 比如說防止出血、修復血管。 太高的話, 血的流動性差等, 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作用, 沒有它是不能正常運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