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歸芎調經湯治療放環后月經失調

放環后月經失調, 是指部分育齡婦女子宮內放置節育環后, 月經期改變, 或超前, 或延后, 經量過多, 經期延長, 或小腹疼痛等癥狀而言。 發病以青、中年育齡婦女為多見, 且繼發于放環之后, 尤其是人流后放環者更易發生。

病因病機, 主要是異物刺激, 胞宮內阻, 胞脈瘀滯, 沖任失調。 因環乃異物, 放置于宮腔, 刺激子宮內膜, 影響宮壁血液循環;或放置位置不當, 壓迫子宮血管;或手術時操作不慎, 損傷子宮內膜;或術中不潔(消毒不嚴), 術后調攝失宜, 過早同房, 坐臥濕地, 淋雨涉水, 寒濕(或濕熱)邪毒內侵, 凝結于胞宮等。

皆導致胞脈瘀阻, 沖任失調而為患。

放環后月經失調的治療。 筆者采用活血化瘀, 調理沖任法, 方藥擬歸芎調經湯, 經長期臨床運用療效較佳。

基本方:全當歸12克, 川芎10克, 紫丹參15克, 生熟地黃各12克, 香附子10克, 續斷10克, 白術10克, 三七粉2-3克(沖服)。 水煎2次分服, 每日服1劑。

1.胞宮寒凝血滯, 經期延后, 經血淋瀝不暢, 時多時少, 色黯紅或紫黑有血塊, 經前數日或經行少腹冷痛, 舌質黯苔白, 脈弦緊或遲澀者加臺烏藥10克, 肉桂6克, 補骨脂10克, 仙茅10克, 以溫經散寒, 行氣暖宮。

2.胞宮瘀阻, 小腹痛, 經期后延, 行而不暢, 色紫黯有血塊, 經前或經行時小腹疼痛加劇, 血塊下則腹痛漸緩, 或經凈數日復至, 舌質紫黯或有瘀點, 苔白, 脈沉弦或澀者加桃10克, 紅花8克,

川牛膝12克, 五靈指10克, 以活血祛瘀, 通調經血。

3.胞宮瘀熱, 月經先期, 或經期延長, 經量過多, 質粘色黯紅, 偶夾血塊, 或小腹灼熱痛, 低熱起伏, 口干口苦, 小便短黃, 或帶下黃稠, 舌質紅苔黃膩, 脈弦數者加敗醬草30克, 黃柏10克, 牡丹皮10克, 赤芍12克, 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4.氣虛血滯, 經期或前或后, 量多色淡有小血塊, 過期不止, 腰骶酸痛, 小腹下墜, 時作疼痛, 神疲乏力, 面色萎黃, 舌質黯淡, 苔薄白, 脈細弱或小弦也, 加黨參30克, 黃芪18克, 升麻6克, 山萸肉10克, 龍骨30克, 以益氣升陽, 補腎固沖。

該方中當歸活血養血, 化瘀生新;川芎活血行氣, 散瘀調經;丹參活血化瘀, 促進子宮血液循環;香附子調氣機, 理血滯, 以利血循;三七止血化瘀促進受損子宮內膜修復;生熟地黃滋陰養血,

益腎固沖止血;白術健脾益氣, 以資統攝經血;續斷補肝腎, 利血脈, 調沖任。 諸藥相伍, 活血之中有養血之用, 化瘀之中有生新之能, 并寓補腎固沖, 益脾攝血之意, 從而活血化瘀不傷正, 固攝止血不留瘀俾瘀血活化, 胞脈通利, 子宮功能恢復, 則經調血止。 臨證若能據情辨證, 靈活加減運用, 則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