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艾灸關元起泡怎麼回事

在做艾灸的時候有可能皮膚上面會出現一些泡, 在這個時候也不必太過驚慌, 因為這種現象很可能是正常的, 也就是在做艾灸的時候, 身體處於一個排毒的過程, 就會形成泡。 艾灸做完之後, 這種因為艾灸導致的泡是可以自己消失的, 或者說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處理之後讓它慢慢消失。

做艾灸時, 尤其是直接灸, 有時會在灸過的地方會出現水泡甚至化膿現象, 是邪氣外排的表現。 古代中醫常應用疤痕灸養生保健治療疾病。 用艾絨做成米粒大小的錠上尖下圓, 直接在皮膚上燒, 快燒沒時熄滅, 為一炷, 反復灸多炷, 病痛全無。

有“灸瘡若起, 去病如抓”的說法。 還有“若要身體安, 三裡常不幹”等說的都是疤痕灸。 灸瘡是將我們身體裡的病邪祛除體外的一種表現, 常表現為起泡甚至流膿。 古代的疤痕灸出現灸瘡是很正常的, 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膿生瘡才認為能排除病邪達到效果。

起泡的現象也是此起彼伏。 剛開始艾灸的時候, 根本不會起泡, 就是感覺肢體寒涼的厲害, 越灸越涼, 本來施灸的部位表皮已經燙的都不能用手摸, 但是自我感覺反而不是熱, 而是冷、涼, 並有潮氣。 這就是寒氣大, 濕邪大, 疾病在經脈逐漸引到絡脈的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有的人很漫長, 而真正到了局部感覺不到特別涼的時候, 就是反反復複的起泡, 然後就是紅疹子不斷。

當我們艾灸的時候皮膚上起泡不要太緊張, 這個時候醫生會做相應的處理。 但是需要注意, 由於皮膚上起了泡, 那麼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皮膚的乾淨衛生, 千萬不要讓皮膚受到感染, 否則有可能引起炎症。 艾灸的排毒反應有很多,

除了皮膚起泡之外, 還有可能身體出汗, 或者是皮膚發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