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小水泡一碰就疼
每個人的皮膚對於外界環境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對環境比較敏感, 所以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比如有些人每到了特定的季節就會出現手上長小泡的現象, 這些小泡下去之後還會出現脫皮, 瘙癢等等症狀, 這跟可能是身體內缺乏某種元素引起的。 那麼手上長小泡很疼是怎麼回事呢?
很多人一到夏天雙手就起水皰、瘙癢、脫皮,用各種方法治療,總也去不了根,每年都犯,為此煩惱不已。
這種現象比較多見,醫學上稱此為汗皰疹。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系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與個人體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等有關。 此病特徵就是手掌、手指反復起粟粒大小丘疹和水皰,周圍無明顯炎症,皰壁較厚,開始皰液透明,以後變混濁,2~3天后皰液自行吸收,乾涸後形成脫屑,露出粉紅色新生上皮,在手指屈伸中形成線狀皸裂,皮疹呈對稱性分佈,自覺患處瘙癢、灼痛。
(1)內治法 ①濕熱內盛證
掌蹠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 治宜清熱除濕法。 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術15g,陳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 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濕盛證 掌蹠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 治宜健脾除濕法。 藥用:茯苓12g,白術10g,澤瀉10g,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藥30g,冬瓜皮60g。 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根據本病以濕邪為主的特點,可用收濕斂皰法:王不留行60g,明礬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處,每次5分鐘,日2次。
減少接觸肥皂、堿、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懷暢達,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脫蛻皮,以防染毒成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