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冷冬美食吃出暖味道

寒流來訪, 氣溫驟降, 讓人覺得冷颼颼的。 手腳容易冰冷的人, 冬季該怎麼吃?冬季本是一個容易發胖的季節, 有哪些訣竅讓你吃得健康又窈窕?冬令暖食以及三餐的攝取之道, 讓你在寒冷的冬季, 依然可以暖洋洋。

天氣逐漸寒冷, 精神壓力加上時間忙碌飲食不規律, 往往也是胃部毛病最多的時候。 精詮中醫診所主任醫師楊德明講, 冬季應該多吃一些溫熱健脾的食物來滋養五臟, 這樣, 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 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以下是楊德明介紹的幾種健脾食物, 很適合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進行脾胃保健。

1.鰱魚:中醫認為鰱魚為溫中補氣、暖胃、澤肌膚的養生食品, 適用於脾胃虛寒體質、溏便、 皮膚乾燥者, 也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乳少等症。

2.帶魚:補五臟、祛風、殺蟲, 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尤為適宜。

3.羊肉:它既能禦風寒, 又可補身體, 開胃健脾, 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 最適宜於冬季食用, 故被稱為“冬令補品”。

4.蝦米:非常適合冬季腎虛所致的畏寒的人食用。 因為它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鈣、磷、鐵等成分, 具有補腎壯陽、滋陰健胃、通暢血脈的功效。

5.它含有40%~50%的脂肪, 其中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

具有降低膽固醇, 防止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的功效。 核桃仁中還富含磷脂和維生素E, 具有增強細胞活性, 促進造血功能, 增進食欲的功效。 這些都對提高身體健康, 抵禦寒冷大有益處。

6.栗子:中醫認為, 栗子性味甘、溫, 入脾、胃、腎經, 有養胃健脾, 補腎強腰之功, 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腹泄、腎虛、腰膝無力及小兒脾胃不健等。

高級營養保健師張雅雲說, 冬令進補使用食材以促進營養均衡為主。 她設計的三道冬令進補湯品, 一葷一素一甜湯, 可以依照食譜在家裡自己燉, 其中藥燉烏雞湯, 使用食材有烏雞、山藥、胡蘿蔔及鮑菇, 先將山藥、胡蘿蔔等切塊, 再用開水將烏雞和山藥、鮑菇等一起燉煮。 張雅雲指出, 山藥中的液質有黏蛋白、植物固醇等,

能促進消化, 胡蘿蔔及鮑菇可以提供豐富的纖維。

一道湯品是素燉羊肉百蔬湯, 先準備好切塊的番茄、胡蘿蔔、白蘿蔔、山藥和玉米, 再和少許的當歸、枸杞和香菇一起燉煮, 由於番茄、胡蘿蔔、山藥等食材都有天然的鮮甜味, 可以減少使用味精及鹽的使用。

另一道是紅豆蓮子百合湯, 先將紅豆浸泡一晚, 紅棗用開水泡開後捏破, 然後加入百合、紅豆、蓮子及枸杞燉煮, 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百合有潤肺止咳、養陰清熱的功效, 紅豆含有豐富纖維質及鈣、鐵等礦物質, 有補血、利尿的作用, 枸杞則有清肝明目、降血壓的功能。

有專家認為,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增加熱量, 保證充足的熱能與其勞動強度相適應。

產熱營養素的適宜比例,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分別占13%~15%、25%~35%和60%~70%為宜。 即蛋白質供應量限制在常溫時的需要量水準, 熱量增加部分, 應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應量來保證。

1.早餐要均衡, 應該包括穀類、雞蛋、奶類食品和水果。 最好的搭配是一碗熱熱的麥片粥, 一個煮雞蛋, 250毫升牛奶和一個水果或一杯鮮榨果汁。 這其中包括了助消化的燕麥、防止傷風感冒的維生素C和一定量的鈣。

2.午餐要包括纖維和蛋白質, 可以多吃一些魚。 魚肉所含蛋白質不僅是優質蛋白, 而且大部分魚肉脂肪含量低於其他肉類。

3.晚飯除了適量攝入一些蛋白質外, 可以稀飯粥、菜粥為主, 這樣不僅能暖胃, 還能提供礦物質、纖維和維生素。 雖然吃了之後很飽,

但所提供的熱量並沒有超過全天總熱量的30%, 有利健康。

高級營養保健師張雅雲介紹, 冬天尿量較多, 因此許多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鹽類會隨之流失, 而許多冬季特有的食品, 剛好富含這些營養素, 正可以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