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第一頸椎叫什麼

大家都知道, 人體的頸椎是由很多的骨骼和關節連接在一起的, 而頸椎一共是由七節組成的, 每節頸椎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功能, 它們共同作用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活動, 保證頸椎的正常功能。 而在這七節頸椎當中, 第一節頸椎要更大一些。 那麼, 第一頸椎叫什麼呢?

為了適應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刺激, 頸椎需要有一種巨大且敏感的活動, 如向前彎曲、側屈、左向右旋轉, 以及上述運動的結合。 這都需要頸椎具有靈活性。

頸椎一共有七個。 從上往下, 分別是寰椎, 樞椎, 第三頸椎, 第四頸椎, 第五頸椎, 第六頸椎, 第七頸椎。

第一節的特徵:

第一頸椎又叫寰椎, 它沒有椎體和棘突, 由前後弓和側塊組成。 前弓較短, 裡面中部的齒狀是與第二頸椎的關節。 中段的前結節是雙側頸肌的附著。 後弓很長, 後面有一個結節, 然後是凸起的結節, 後面是腹直肌的附著。 在後面的弓上,

兩邊各有一個缺口, 叫做脊椎動脈管。 椎動脈沿橫向穿孔, 繞過側塊, 穿過這條溝, 穿過枕骨的大洞進入顱腔。 在側塊的上端, 有橢圓凹陷的關節面, 枕部髁構成枕骨關節。 側塊的下半部分有一個扁平的關節面。 側塊的外側有橫向的過程, 它可以是旋轉運動的支點, 它比其他頸椎的橫向過程更長、更大。

第二節的特性:

第二個頸椎被稱為樞椎。 它類似於一般的頸椎, 但位於椎體上部的稱為齒狀體, 它可以被看作是地圖集的椎體。 牙根部的後方, 橫向韌帶, 但這條韌帶更小, 有一個關節表面和齒狀圖的前弓。 第二頸椎位於前弓關節後部, 與頸椎和椎間關節的位置不同。 第二頸椎的椎板較厚, 它的棘突比下一個大。

脊柱的橫突是小的, 方向是向下的, 只有一個明顯的後結節。

第三節的特性:

支撐頭部, 協助腦部供血作用。 在第三頸椎出現問題時候, 人體會感覺到眩暈、頭昏沉, 同時會出現偏頭痛、頸肩綜合征、神經痛、粉刺、痘疹、濕疹、牙痛、張口不能-等各種症狀。

第四節的特徵:

這個是這樣的, 你要先找到第七頸椎, 第七頸椎在你低頭時脖後, 最高隆起處, 找到第七頸椎後再向上摸三個隆起就是第四頸椎。 第四頸椎出現問題時候, 人體會出現頭昏、噁心、雙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第五節、六節的特徵:

第五節、六節頸椎也是支撐頭部, 協助腦部供血作用。 比較容易發病的是第四頸椎、第五頸椎和第六頸椎這三節頸椎, 這三節頸椎都屬於下頸椎, 下頸椎在人抬頭低頭、扭轉頸部的過程中承擔著主要的運轉作用, 本身承受的壓力就大, 如果頸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的話, 壓力過於集中, 頸椎過於疲勞, 四頸椎、第五頸椎和第六頸椎這三節頸椎勞損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導致退行性改變——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的重要前兆。

第七節的特性:

第七頸椎, 除了它延伸到後方, 很長, 其餘的結構和正常的頸椎是一樣的。 因為它的棘突很長, 末端不是分叉的, 它與頸部旋轉有密切連接。 當我們向下看時, 我們會看到並觸摸到頸部最突出的部分, 第七頸椎, 這是第七頸椎的生理特徵。

頸椎病發生變化, 或出現頭暈、失眠、局部手臂麻木、頭部和頸部肌肉僵硬, 活動不靈活。 應選擇適當的、有效、無副作用的治療是關鍵,中醫醫生認為,頸椎病是由於寒冷的引起,治療頸椎病需要活血化淤,驅寒散濕,遵循的一般原則是去除醫學疼痛,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 平時照顧頸椎,建議你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可以有頸部理療按摩和熱敷,可以做頸部塗抹扶他林霜治療,避免頸部狀態失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