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如何判斷面部萎縮症

面部萎縮中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 這種疾病起病的時候比較隱蔽, 通常會出現患者的左側面部會逐漸的發展, 最後引起全部萎縮的情況, 嚴重的影響患者的容貌, 還會出現一定的症狀表現, 要想判斷面部是不是萎縮, 可以從左臉和右臉進行對比, 另外, 比如說偏頭痛, 感覺障礙等等, 這都是比較好的判斷方法。

如何判斷面部萎縮症

(一)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

為一種風濕性疾病, 一型局限於皮膚, 另一型兼及內臟 。 常為20~50歲間的育齡婦女, 男女之比約為1:2~3。 常先有雷諾氏現象(90%)或對稱性手指腫脹可僵硬, 皮膚病變一般先見於手指和雙手或顏面, 呈腫脹浮腫, 無壓痕(腫脹期), 繼之皮膚增厚變硬如皮革, 無光澤(硬化期), 最後皮膚萎縮(萎縮期), 皮膚病變逐漸向臂、頸、胸腹部蔓延。 面部正常皮紋消失, 面容刻板, 張口困難, 硬化部位色素沉著, 間以脫色斑。

(二)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

發生於青少年的緩慢進行的面肌萎縮, 特殊的“肌病面容”, 為上瞼稍下垂, 額紋和鼻唇溝消失, 表情運動微弱或消失, 因口輪匝肌的硬性肥大嘴唇顯得增厚而微翹(貓臉)。 伴閉眼不緊, 吹氣鼓腮不能, 肱、肩、面肌肉萎縮, 上臂抬舉無力,

上肢平舉時肩胛骨呈現翼樣突破。 血清激酸磷酸激酶(CPK)、丙酮酸激酶(PK)等活性增高。

(三)進行性脂肪營養不良

女性多見, 多於5~10歲前後起病, 常對稱性分佈, 進展緩慢。 特徵為進行性的皮下脂肪消失或消瘦, 起病於面部, 面頰及顳顬部凹入, 皮膚鬆弛, 失去正常彈性,

眼眶深陷, 繼之影響頸、肩、臂及軀幹。 部分病例病變僅局限於面部或半側面部、半側軀體, 可能與Parry -Rombery氏綜合征混淆, 但前者活組織檢查僅皮下脂肪組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