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病症找上門 烏梅為你排憂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幹枝梅, 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 經煙火薰制而成。 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曬夜浸, 10日後有白霜形成,
1. 用於肺虛久咳。 烏梅酸澀收斂, 能斂肺止咳。 適用於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症。 常與罌嬰殼、杏仁等同用, 如《世醫得效方》一服散。
2. 用於乾咳無痰, 急、慢性咽喉炎。 烏梅一個, 洗淨含服, 上、下午各一次。
3. 用於久瀉, 久痢。 烏梅又能澀腸止瀉痢。 治久瀉、久痢者, 常與罌嬰殼、訶子等同用, 如《症治準繩》固腸丸。 或烏梅炭15 克, 搗碎後水煎服,
4. 用於蛔厥腹痛, 嘔吐。 蛔蟲得酸則伏, 烏梅極酸, 具有安蛔止痛, 和胃止嘔的功效。 適用於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 常與細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同用, 如烏梅丸。 或烏梅7 個, 苦楝樹皮(白色、較薄而軟的一層) 6 克, 甘草 6 克, 水煎, 睡前服, 小兒酌減。
5. 用於虛熱消渴。 烏梅味酸生津, 故有生津止渴之功。 治虛熱消渴, 可單用煎服, 或與天花粉、麥冬、人三等同用, 如玉泉散。
6. 用於膽囊炎、膽結石。 烏梅7 個, 五味子、四川金錢草各 30 克, 水煎服。
7. 用於雞眼、疣(魚鱗子)。 烏梅250 克用水煮爛, 去核後濃煎成膏, 加適量食鹽、食醋調成稀糊, 敷患處, 每天一次。
8. 用於牛皮癬:烏梅500克, 白糖少許。 烏梅去核加水熬成膏狀, 每日3次, 每次9克。
烏梅入藥屬酸澀收斂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