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什麼是中醫舌下給藥法

清代醫家徐大椿言:“方雖中病, 而服之不得其法, 非特無功, 反而有害, 此不可不知也。 ”說明處方藥物對證而不能奏效的重要原因, 就是服藥的方法不對。 中醫在漫長的發展史中, 開創了許多特殊的給藥方法, 發揮著獨特的療效。

舌下給藥法是將藥物置舌下自然溶解, 通過舌下黏膜吸收進而分佈於全身的一種給藥方法。 如《金匱要略》治療屍厥“脈動而無氣”的假死現象時, 用“桂屑著舌下”, 以溫開心竅, 使心君能主神“泵血”, 則氣血調暢, 屍厥之疾自可復蘇。 現代醫學也常用舌下給藥法治療急症病人, 如心腦血管發生意外是內科的急危重病症,

處理不及時常危及生命, 採用舌下給藥可以迅速控制病情, 爭取搶救時間。 研究表明, 口腔的黏膜薄、面積大, 較皮膚更易為藥物穿透, 其黏膜下有大量毛細血管匯總至頸內靜脈, 不經肝臟而直過心臟, 避免了肝臟首過效應, 加快或延長藥物的作用, 提高生物利用度, 減少給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