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百日咳桿菌

文章導讀

百日咳桿菌是引起百日咳疾病的病原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常常可以聽到家長帶小孩去打“白百破”疫苗, 什麼是“白百破”疫苗呢?其實“白百破”疫苗主要是指白喉桿菌、百日咳、破傷風這三種病原菌的疫苗。 一般來說, 3個月到6歲的兒童需要接種疫苗。

對於“白百破”疫苗我們比較熟悉的應該是他們之中的“百”, “百”指的是百日咳桿菌, 它明一種滅活的百日咳桿菌, 是一種具有百日咳桿菌的免疫原性沒有毒性的疫苗, 下面, 我們來瞭解一下。

百日咳桿菌是人類百日咳的病原菌。 百日咳桿菌為卵圓形短小桿菌, 大小為0.5~1.5×0.2~0.5um, 屬鮑特氏菌屬bordetella), 無鞭毛、芽胞。 革蘭氏染色陰性。 用甲苯胺藍染色可見兩極異染顆粒。 專性需氧, 初次分離培養時營養要求較高, 需用馬鈴薯血液甘油瓊脂培養基(即鮑~金氏培養基)才能生長。 經37℃2~3天培養後, 可見細小、圓形、光滑、凸起、銀灰色、不透明的菌落,

周圍有模糊的溶血環。 液體培養呈均勻混濁生長, 並有少量粘性沉澱。 生化反應弱, 一般不發酵糖類, 但分解蔗糖和乳糖, 產酸不產氣, 不產生h2s和吲哚, 過氧化氫酶試驗陽性。

感染百日咳後可出現多種特異性抗體, 免疫力較為持久。 僅少數病人可再次感染, 再發的病情亦較輕。 粘膜局部的分泌型lga具有阻止細菌粘附氣管粘膜細胞纖毛的作用, 其抗感染作用比血清中的抗體更重要。 細胞免疫在百日咳桿菌感染中的作用還不甚明瞭。

百日咳桿菌感染後, 需隔離病人, 隔離期自發病起七周。 預防以自動免疫為主, 在我國常用白百破(白喉類毒素、百日咳桿菌ⅰ相滅活菌苗、破傷風類毒素, dpt)三聯菌苗, 接種對象為一歲以下幼兒。

接種後能顯著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但目前使用的死菌苗在一定的副作用, 在安全性、免疫原性方面均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 治療可用紅黴素、氨苄青毒素等。

以上就是百日咳桿菌的主要作用,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 其實百日咳桿菌疫苗是一種具有免疫原性的疫苗, 接種這種疫苗以後, 我們身體可以產生對抗百日咳桿菌的抗體, 因此, 我們應該根據要求接種這此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