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耳朵輪廓小疙瘩

耳朵輪廓上出現小的疙瘩要考慮是炎症所致, 其中包括中耳炎以及鼓膜炎症, 細菌侵入導致耳朵過敏, 這些都是導致耳朵輪廓上出現小疙瘩的主要原因, 在平時先需要進行自我的治療, 控制好耳朵局部的併發症, 並且要定期的去清潔, 避免會有炎症感染加重的現象。

中耳炎, 俗稱“爛耳朵”, 是鼓室粘膜的炎症。

病菌進入鼓室, 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 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 聽力減退等。 如鼓膜穿孔, 耳內會流出膿液, 疼痛會減輕, 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 急性期治療不徹底, 會轉為慢性中耳炎, 隨體質, 氣候變化, 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 時多時少, 遷延多年。 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耳疳”, 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一、自療要點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 以免病菌進入中耳, 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 不能同時壓閉兩隻鼻孔, 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 應十分小心, 宜先濕潤後才挖, 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 側頭單腳跳動, 讓耳內的水流出, 最好用棉簽吸幹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 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 增加體質, 減少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