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胃炎患者可以喝牛奶嗎?

牛奶有養胃功效, 這是眾所周知的, 不過在腸胃有疾病的情況下其實並不適合喝牛奶。 很多人對此不甚瞭解, 他們在患有胃炎等類似腸胃疾病時還想通過多喝牛奶來加速恢復健康, 結果有不少患者就吃了大苦頭。 所以, 在患有胃炎的情況下能不能喝牛奶, 建議患者及其家屬應當向醫生諮詢問明白後再決定。

胃炎可以喝牛奶嗎?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症為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 與胃酸分泌的量有關, 胃酸過多或過少都可導致胃炎。 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慢性胃炎患者, 其飲食應少用或不用酸性食物, 如濃肉湯、檸檬酸、橘子汁、各種甜湯等。

而牛奶是鹼性食物, 可以中和胃酸, 牛奶中含有一種磷脂類物質, 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很厚的疏水層, 它既能抵抗外來不良因數對胃黏膜的損害, 又能促進潰瘍病灶的癒合, 用在潰瘍病和慢性高酸性胃炎患者身上效果也很好,

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牛奶中含大量鈣、鐵、鋅、銅、錳、鉬等礦物質等成分, 食用過多亦能刺激胃黏膜, 刺激胃酸分泌, 所以胃酸過多的胃炎患者能喝, 但不宜多喝, 尤其是胃炎發作期, 建議儘量不喝, 緩解期時每日1瓶牛奶還是應該補充的。

對於胃酸分泌過少的慢性胃炎, 如萎縮性胃炎患者, 其飲食應多用酸性食物, 可食用少油清淡的肉湯、適量橘子、香蕉等, 以刺激胃酸分泌, 幫助消化, 至於牛奶, 是鹼性食物且易脹氣, 因此應少食。 不過, 牛奶中的蛋白質加熱後發生變化, 而利於胃炎的恢復和治療, 又是較好的營養食品, 完全不吃未免可惜, 對於萎縮性胃炎患者來說, 宜經常多喝點熱牛奶, 或食用牛奶時, 適當加些開水沖淡濃度, 應會減輕不良反應, 除對胃病本身有療效外, 同時對整個人體的營養供應都將大有益處。

總之, 慢性胃炎的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 酌情引用牛奶, 且記要“飲用適量, 溫度適宜, 時間適當”。

哪些人不宜喝牛奶

1.經常接觸鉛的人: 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鉛在人體內吸收積蓄, 容易引起鉛中毒, 因此, 經常接觸鉛的人不宜飲用牛奶, 可以改飲酸牛奶, 因為酸牛奶中乳糖極少, 多已變成了乳酸。

2.乳糖不耐者: 有些人的體內嚴重缺乏乳糖酶, 因而使攝入人體內的牛奶中的乳糖無法轉化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腸吸收利用,

而是直接進入大腸, 使腸腔滲透壓升高, 使大腸粘膜吸入大量水分, 此外, 乳糖在腸內經細菌發酵可產生乳酸, 使腸道PH值下降到6以下, 從而刺激大腸, 造成腹脹、腹痛、排氣和腹瀉等症狀。

3.牛奶過敏者: 有人喝牛奶後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個別嚴重過敏的人, 甚至會出現鼻炎、哮喘或蕁麻疹等。

此外, 返流性食管炎患者、腹腔和胃切除手術後的患者、腸道易激綜合症患者、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及平時有腹脹、多屁、腹痛和腹瀉等症狀者都不適宜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