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大腸包括哪幾部分?

腸道是我們人體當中比較重要的部位, 因為很多食物從胃部經過消化之後會進入到腸道當中。 這時候隨著腸道的蠕動, 對這些食物進行二次消化, 最終將其中的營養吸收。 眾所周知, 我們人體的腸道不可能只是一段, 而是分為很多段。 那麼, 人類的大腸到底包含著幾個部分呢?

大腸是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消化道的下段, 成人大腸全長約1.5m, 起自回腸, 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六部分。 全程形似方框, 圍繞在空腸、回腸的周圍。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吸收糞便中的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如氨、膽汁酸等), 形成、貯存和排泄糞便。 同時大腸還有一定的分泌功能, 如杯狀細胞分泌黏液中的黏液蛋白, 能保護黏膜和潤滑糞便, 使糞便易於下行, 保護腸壁防止機械損傷, 免遭細菌侵蝕。

生理機能

1.主傳化糟粕:大腸接受小腸下傳的食物殘渣, 吸收其中多餘的水液, 形成糞便。 大腸之氣的運動, 將糞便傳送至大腸末端, 並經過肛門有節制的排出體外, 故大腸有“傳道之官”之稱。

2.大腸主津:大腸接受小腸下傳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殘渣, 將其中的水液吸收, 使之形成糞便,

即是所謂的燥化作用。 大腸吸收水液, 參與體內的水液代謝, 故說“大腸主津”。

機能失常

大腸傳導糟粕機能失常, 則出現排便異常, 常見的有大便秘結或者泄瀉。 若有濕熱鬱結大腸, 大腸傳導機能失常, 還會出現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膿血等病症。 大腸主津機能失常,

則大腸中的水液不得吸收, 水與糟粕俱下, 可出現腸鳴、腹痛、泄瀉等病症, 若是大腸實熱, 消爍津液, 或者大腸津虧, 腸道失潤, 又會導致大便秘結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