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添加輔食的原則
寶寶到了六個月的時候, 就可以逐漸添加一些輔食了, 雖然這個時候還是以母乳餵養為主, 但是輔食添加會逐漸的增加, 因為母乳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 在添加輔食的時候也要掌握一些原則, 比如說應該由少增多, 由單一到多樣化等等, 我們來看一下兒童添加輔食的原則有哪些?
兒童添加輔食的原則
1、從少量到適量原則
第一次固體食品添加的量要少一些, 大約1—2勺, 以後根據嬰兒的需要而緩慢增加。 注意, 不應硬性規定嬰兒吃完每次準備好的食物, 包括配方乳、半流質、泥糊狀或固體食物。 不同嬰兒對熱量需要相差很大, 父母不要將自己孩子的食量與其他嬰兒相比, 只要嬰兒的生長發育指標在正常範圍內, 就可以認為所添加的輔食量是合適的。
2、從一種到多種原則
添加從未吃過的新食品時, 必須先試一種, 待寶寶習慣後再試另一種,
3、由稀到幹、由細到粗原則
寶寶的咀嚼能力是逐漸完善的, 因此輔食的質地應適合寶寶的咀嚼能力。 一般來說, 應從較稀的流質食物開始, 逐漸過渡到較稠的流質、半流質、泥糊狀, 最後到固體食物。 例如從米湯、薄粥、厚粥, 最後到軟飯。 食物性質從細到粗, 先喂菜湯、細菜泥, 以後逐漸地試喂粗菜泥、碎菜和煮爛的蔬菜。 在嬰兒6—8月的時候, 父母應為其開始添加可咀嚼食物, 如餅乾、饅頭或烤麵包等, 以幫助嬰兒鍛煉牙床及頜關節。
4、口味偏淡原則
4個月以內的嬰兒, 由於腎臟功能尚不完善, 不宜吃鹽。 嬰兒攝取的鈉主要來源有母乳或配方乳、市售嬰兒食品和家庭自製食品, 一般來說, 前兩者就能滿足嬰兒對鈉的需要, 家庭自製食品用鹽如不控制的話, 會使嬰兒攝入的鈉明顯增多,
5、身體健康時添加原則
當嬰兒消化不良或者生病時, 應暫停添加輔食, 待嬰兒身體恢復健康後再添加。 這是因為嬰兒生病時, 消化力減弱, 此時添加新的輔食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應在嬰兒安靜愉快的時候添加新食品, 緊張的氣氛會使嬰兒拒絕新食物和進食體驗。 添加食物一定要講究衛生, 原料要新鮮, 現做現吃, 吃剩的食物不要再給嬰兒吃。 嬰兒餐具要固定專用, 除認真洗刷外, 還要每日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