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傷肺 秋天讓肺“潤”起來
中醫認為:“燥易傷肺”。 因而“肺燥”是秋季就醫時患者聽到最多的名詞。 在干燥的氣候環境中, 人體可由此產生諸多津虧液少的“干燥癥”。
比如, 肺臟受傷, 多有咳嗽, 秋之咳嗽, 常為干咳無痰或膠痰難咳, 謂之“燥咳”。 鼻乃肺之竅, 鼻干燥于秋之后尤為常見, 喉、咽也分別是肺的門戶和肺氣之通道, 秋燥襲擊, 往往會導致咽干、口燥、音啞等不適。 肺又外合皮毛, 秋季出現的皮膚干澀、皸裂, 甚至毛發不榮, 都和秋燥有關。
我們可通過某些中藥具有滋陰潤燥、灌溉臟腑的功效, 來彌補秋燥對身體的傷害, 減少甚至避免干燥的發生。 藥物有西洋參、百合、玉竹、沙生、麥冬、天冬、黃精、桑葚等。
秋季養生以肺為先, 故飲食以滋陰為宜。 要少食辛辣之品, 如辣椒、生姜、生蔥等。 肺屬金, 通氣于秋, 肺氣盛于秋, 少吃辛辣味的食品是要防止肺氣太盛。 中醫認為“金克木”, 即肺氣太盛會傷肝, 故在秋天要增加酸味的食品, 酸味入肝, 可增加肝臟功能, 以抵御過剩的肺氣侵入。 根據中醫這一原則, 秋季人們一定要控制食用辛辣食物, 以達到滋陰、潤肺、防燥的目的。 適合秋季使用的食品有很多, 如山藥、白扁豆、藕、黃鱔、栗子、胡桃、花生等。
秋季前期用于溫燥的飲食養生方法要以清熱滋潤為主。 應堅持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 即早晚餐食粥, 午餐喝湯, 但粥湯的內容有所不同。 傳統養生學認為燥邪最易傷肺, 在煮粥時加些切碎的梨塊, 有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 適用于秋季干咳少痰、失眠多夢者食用。
秋季后期用于涼燥的飲食養生方法要以驅寒潤肺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