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吃鴨胗好嗎

我們現在吃什麼東西, 都追求一個養生的效果, 吃東西不再滿足於美味和補充能量, 我們要吃出健康來, 所以吃東西前, 我們都要問問, 吃這個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鴨胗這個名字我們非常陌生, 但是我們日常是經常吃到的, 鴨胗就是鴨的胃而已, 我們有時候也叫做鴨肫, 鴨胗肉緊而且有嚼勁。

吃鴨胗好嗎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吃鴨胗的成分出發, 鴨胗面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 還含有脂肪和煙酸以及多種維生素, 鴨胗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 能提供我們人體需要的多種氨基酸。

鴨胗本身是美味的東西, 所以鴨胗用於做菜有很多的做法, 我們可以製作一道薑片燉鴨胗, 也可以用青椒來炒鴨胗, 也可以製作出鹽水鴨胗, 鴨胗的做法有非常多種, 只要我們留心, 自己多嘗試, 肯定也能發明一道用鴨胗做材料的美味佳餚。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強大的工作壓力,

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胃病患者的大軍。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自己的胃只有一點小毛病, 甚至是健康的, 根本不重視。 而事實上, 許多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和對待疾病不正確的態度, 都會加重胃病的惡化。

胃痛為胃病臨床常見的一種病證, 中醫學常常以此命為病名, 相當於現代醫學之急、慢性胃炎, 胃潰瘍, 胃神經官能症等, 均可出現上腹部疼痛, 兼有脘腹脹悶, 甚則見脹痛攻竄、泛酸燒心, 多與情緒惱怒、焦慮、抑鬱有關, 中醫稱之為肝胃不和或肝氣犯胃。

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情志所傷對胃病的負面影響, 關於這方面的論述很多。 《黃帝內經·素問》篇中就記載“木鬱之發, 民病胃脘當心而痛”, 文中的 “木鬱”即為肝鬱,

詮釋了消化不良、胃部不適源於情志抑鬱所致。 元代醫家朱丹溪發展完善了肝主疏泄說, 進而指出情志心理因素為胃病發生的一大誘因, 總結了 “肝鬱氣滯”、“肝氣橫逆”、“肝氣犯胃”等一系列古代心身醫學治療胃痛的辯證思路, 並指出了“柔肝護胃”的治療方法。

關於胃脘痛屬於與社會心理因素相關, 這方面現代醫學研究證明, 情緒劇烈波動,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交感神經興奮, 兒茶酚胺釋放增多, 會使胃腸功能發生障礙, 血管收縮, 引起胃部不適。 而胃痛患者又多具有典型的性格缺陷易患素質特徵, 易發生焦慮緊張, 怒而不發, 鬱而不伸, 往往會加重胃病。

中醫學將胃痛發作常解釋因煩惱鬱怒、情志不遂, 進而影響胃之通降功能。

還記得我做學生時, 侍診已故中醫名家周志成老先生的一則往事, 當談到胃病從肝論治時, 老師曾舉了個形象的說法, “本已饑腸轆轆的你, 由於做錯事, 讓媽媽批評了, 心中自然不快, 頓感脘腹脹滿、不思飲食”。 這即為肝氣犯胃的發生發展。 “六腑以通降為順”, 肝氣橫逆, 阻隔胃之順降。 因而胃氣壅滯, 輕者胃脹, 重者胃痛;胃氣上逆則出現噯氣酸腐、噁心、嘔吐、呃逆等症;氣鬱化火則燒心泛酸。 日久氣滯血瘀傷絡, 甚則出現胃出血。

從食療方面, 秋季養胃可試用“穀芽麥芽煲鴨胗”這道藥膳來調理消化、養胃護胃。 作法為:首先洗淨肫(zhun鴨胃的意思)的內壁, 不要剝去鴨胗衣(因衣有增強消化力的作用), 然後取麥芽、穀芽各50克,

共入瓦堡內, 加水4碗, 文火與鴨胗共煲成一碗的量, 放溫後可服用。 本品對治療飲食積滯、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有很好的作用, 尤其針對治療老人和小孩的脾胃虛弱、消化緩慢。 因麥芽中含澱粉酶、磷脂、維生素B等, 有消食、和中、下氣的功效。 鴨胗有增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的作用。 但應指出的是此品孕婦忌服。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麼是鴨胗, 鴨胗就是鴨的胃, 吃鴨胗好嗎這個問題我們也做出了分析, 鴨胗裡面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氨基酸, 能起到保護我們胃部的作用, 而且能幫助我們的消化, 有以形補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