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5個白領“另類”減壓之道

超負荷工作, 不但會給身體也會給心理帶來壓力。 專家們分析說, 精神上的壓力過大, 往往導致各種疾病, 如心臟病、中風、高血壓、胃潰瘍、神經衰弱等等, 或者讓人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如抽悶煙、暴飲暴食等, 這些情況或者致命、或者演變成致命疾病。 那麼除了下班後的常規方法, 如閱讀、傾訴、在家看電視、出門KTV、蒙頭大睡、郊遊旅行、網路聊天之外, 我們還能從國外借鑒怎樣的一些減壓之道呢?

·暴力減壓

“隨身帶個小皮球 鬱悶時偷偷捏一捏。 ”美國一個專為男性白領排憂解難的服務網站askmen.com建議。 隨身攜帶一個網球、小橡皮球或是什麼別的, 遇到壓力過大需要宣洩的時候就偷偷地擠一擠、捏一捏, 顯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廢紙、捶桌子要好得多。

據說在法國有一家“減壓餐館”, 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斷椅子。 北京一家外企辦事處的辦公室角落裡也堆著各式各樣的流氓兔,

專供員工們拳打腳踢。 另據一項在北京的調查, 84%的男受訪者觀看了去年的足球世界盃比賽, 而女觀眾居然也超過了女性中的半數。 可見這類讓情緒盡情釋放的比賽, 越來越受到歡迎。

·食物減壓

一項最新醫學研究發現, 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壓力。 比如含有DHA的魚油, 鮭魚、白鮪魚、黑鮪魚、鮐魚是主要來源。 此外, 硒元素也能有效減壓, 金槍魚、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 維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減壓好幫手, 多吃穀物就能補充。 工作的間隙, 可以來一杯冰咖啡, 能夠很好的舒緩心情。 在飲食上下點工夫, 可謂舉手之勞。

當然了, 如果飯局應酬太多, 沒辦法總能很好地規劃自己的飲食,

或者吃得太多, 肚裡再也裝不下了, 那就在包裡揣盒維生素片或是魚油丸之類的, 隨時補充。 不過專家們指出, 靠食物或者維生素減壓, 必須要持之以恆, 每天形成習慣, 1個月之後就能慢慢見到成效。

 

·寫作減壓

“把煩惱寫出來。 ”美國心理協會倍加推崇寫作減壓這種方式,

寫作的內容是什麼呢?你的壓力體驗, 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煩惱。 早在1988年, 美國就有一些心理學家做過測試, 一組人員專寫壓力和煩惱;另一組人員則只寫日常淺顯的話題。 每4天一個週期, 持續6周後, 結果前一組人員心態更加積極、病症較少。 1994年的另一項測試則是將失業8個月的白領分成3組, 一組只寫對失業的想法以及失業對個人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二組寫今後的計畫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後一組什麼也不寫。 結果在連續5天每天30分鐘的寫作試驗之後, 在接下來的1個月內, 研究者發現那些寫自己如何不幸的失業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這些測試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寫作是一種效果顯著的減壓辦法,

只要一支筆一張紙走到哪裡都可以實行。 在美國, 不僅醫院大夫鼓勵病人記病床日記, 就連一些書店也開始賣空白病歷日誌, 甚至還有專門的書籍和雜誌指導病人如何操作。

·工作減壓

許多身居高位的經理人們, 往往事必躬親、凡事都要親自把關。 可一個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 企業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都能兼顧, 於是askman.com的專家指出, 信任下屬和同事、適當放權才是避免“積慮成疾”的正道。 當然, 在此之前, 企業領導人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花一些時間悉心調教屬下, 讓他們也能領悟你的經營之道——其實在這個過程中, 你也挖掘出未來的領導者。

那些普通白領, 或者說一個人做老闆、沒人分擔工作的人,

在那麼多deadline堆在面前要完成的時候又該如何應對呢?一個做媒體出版的朋友介紹他的減壓法:工作安排一定要得當, 可以列一個電子報表, 每天更新, 哪些是要接的活、哪些是正在做的活、哪些是必須馬上送到客戶手裡的活……一目了然。

·睡眠減壓

有了旺盛的精力, 才能抵制住壓力的侵襲, 睡眠便是一個重要保證。 美國心理學會的專家給出以下別出心裁的小貼士:

如果外界雜訊讓你難以入眠, 那就人為製造一些“白色雜訊”, 比如讓電視機一直小聲地開著, 蓋過討厭的雜訊。

睡覺前少量吃些小點心, 只一點點是不會發胖的, 這樣夜裡就不致於因為饑餓而驚醒。

金槍魚、火雞精肉、香蕉、熱牛奶、中草藥茶等食物都可以催眠。 脂肪高、辛辣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都會讓你無法入睡。

如果上床後腦子裡還在想事情,那就在床頭放一個答錄機、記事本什麼的,這樣一來,想到什麼就能馬上記錄下來,不用擔心第二天醒來會忘記。

不要羡慕那些吹噓自己壓力有多大、缺乏睡眠、時間不夠用的同事。提醒自己說不定哪一天你會參加他們的葬禮,或者至少去醫院探望他們。

脂肪高、辛辣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都會讓你無法入睡。

如果上床後腦子裡還在想事情,那就在床頭放一個答錄機、記事本什麼的,這樣一來,想到什麼就能馬上記錄下來,不用擔心第二天醒來會忘記。

不要羡慕那些吹噓自己壓力有多大、缺乏睡眠、時間不夠用的同事。提醒自己說不定哪一天你會參加他們的葬禮,或者至少去醫院探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