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警惕高血壓誤區

目前, 我國高血壓患者已經超過2億人, 如何防治成為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而有的朋友會在防治過程中出現一些誤區, 那麼常見的誤區有哪些?要怎麼做才能正確防治高血壓呢?

誤區一:肥胖者才會得高血壓

肥胖是引發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還包括多種因素, 如環境、遺傳、適應性、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 因此, 無論身體偏胖或偏瘦, 都可能由於超重之外的其他因素而引發高血壓病, 所以都應定期測量血壓。

誤區二: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事

相對於青少年來說, 中年人患高血壓幾率比較大。

但是,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飲食方面的複雜化和多樣化, 生活節奏加快等, 高血壓發病率逐年上升, 特別是青少年的發病率悄然增加。 一項針對青少年體質調查的資料顯示, 男女學生中有相當數量者血壓偏高。

誤區三:有貧血的人不會患高血壓

貧血患者會不會出現高血壓呢, 一般來說呢, 貧血是不會出現高血壓等疾病的。 原因主要是貧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和(或)紅細胞壓積低於同年齡和同性別正常人的最低值, 而高血壓病則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是指血壓超過正常標準, 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 貧血患者同樣也會患高血壓病。

誤區四:血壓在每天中午最高

有的人認為中午體內血液最“旺”, 單純地以為中午血壓最高。 其實, 正常人群及高血壓病人晝夜血壓都呈“雙峰一穀”的變化, 即一般上午8~9時、下午4~6時為兩個高峰, 淩晨2~3時為低谷。 中午並不是血壓最高的時候。

誤區五:降壓藥會使血壓越降越低

人體中存在著十分精緻而又微妙的血壓調節系統, 在很大程度上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準。 同時, 只要血壓降至正常, 醫生都會酌情減少降壓藥量, 適當的維持量不但不會使血壓降得過低, 還能有效地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 只有認識高血壓病, 才能積極預防和治療它, 維護自身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