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美味、療效一個不能少
把藥材和美食結合在一起, 讓醫食共同對身體起作用, 使得中華藥膳名揚天下了, 許多明星都在搜集藥膳的資料, 學習東方養生養顏之道。
常用的中藥材大約有5000多種, 可供製作藥膳的有500種左右, 並不是所有的能加入藥膳中的藥材都安全無毒, 大約只有60種味道可口, 且無副作用。 除了在補湯中現身, 糕點、麵食、粥品、茶飲和糖果等都能看見一些藥材。
藥膳和單純通過食物補充營養有本質差別。 食物營養固然豐富, 但如果身體機能受損, 比如脾胃不適就不能吸收這些營養素, 盲目補充可能會造成嘔吐、腹瀉, 藥膳則是以“治療”名義出現的;另外藥膳還能使得食物的營養轉化為較為容易被人體接受的形式, 這樣才能增加食補功效, 藥膳以“催化劑”出現。 所謂“食借藥理, 藥助食威”, 正是藥膳的精闢解釋。
保養脾胃為先
食療最注重保養脾胃之氣, 有“脾旺, 四季不受邪”的論斷。 以食物調養脾胃, 有益於所有營養的吸收, 在《本草綱目》中, 穀類、蔬菜及水果記載就有300多種, 蟲、禽、獸有400種以上, 食療推崇“流食”形式, 以羹、粥、湯、酒、飲、汁為主。
講究辨證配膳
藥膳不同於一般的中藥, 也有別于普通的飲食。 既要美味, 也要療效, 功能性很強。 對於很多慢性疾病的治療保健非常適宜。 取藥材的藥性, 提食物的營養, 以補氣血, 平陰陽為核心。 結合中醫病因病理學說, 辨證配膳, 在製作方法上也很考究, 燉、燜、煨、煮、熬、炒、鹵、燒, 或者製作湯、羹、膏、粥、面、餅或者菜肴, 以適應不同的身體情況。
身體對氣候的反應比較敏感, 暑熱天氣容易上火、內熱、食物積滯,
茯苓大棗山藥粥
原料:茯苓20克, 大棗10克, 山藥20克, 粳米50克, 枸杞少許, 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大棗去核, 與茯苓、山藥、粳米、枸杞同煮成粥, 加適量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運脾胃, 滲濕止瀉。 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
茯苓甘平, 淡滲利水去濕, 補脾益胃, 與山藥、大棗佐用, 藥性平和, 滋補脾胃, 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魚腥草拌萵筍
原料:魚腥草50克, 萵筍250克, 大蒜、蔥各10克, 薑、食鹽、醬油、醋、味精、香油適量。
製作方法:魚腥草洗淨切段, 用沸水焯後撈出, 加各種調料醃漬。 萵筍削皮去葉, 沖洗乾淨, 切成粗絲, 用鹽醃漬瀝水, 用蔥花、薑末、蒜米一起加入拌勻, 澆上香油即可。
魚腥草的清熱解毒、利濕祛痰功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