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揭秘:春季十種異常心理現象需謹慎

心理異常是相對于心理健康而言。 心理異常不僅是指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以及身心障礙和心身疾病, 而且也包括一般心理問題。 春季氣溫回升, 冬天的壓抑情緒也被豔陽高照一掃而空, 但需要警惕的是, 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出現異常亢奮, 也需要注意:這可能是出現了心理疾病。

春季“躁狂發作”易火大

春節後的門診中有這樣一位老人, 已經70多歲, 在最近一段時間裡, 變得像年輕人一樣精力旺盛。 他老伴反映:這段時間他的情緒明顯比以前高漲, 總是自信滿滿的樣子, 對人也主動熱情, 見面了就聊個沒完。 記性也好了, 給多年中斷聯絡的老朋友打電話。 最近起床也特別早, 做完早餐就去爬樓鍛煉身體。 老伴擔心地說: “他突然像在一夜之間換了個人, 平時很顯老態, 現在一步三個臺階。 ”

心理專家表示, 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躁狂發作”, 是與抑鬱相反的另一種較極端的情緒狀態。

通常包括沒什麼開心事, 心情也特別好;說話滔滔不絕;喜歡湊熱鬧, 愛表現;空前自信, 愛吹牛說大話;精力充沛, 有使不完的勁兒等。 還有的躁狂患者表現為興奮, 但愛發脾氣, 點火就著。

為何心理疾病“喜好”陽光明媚的春季?

春天, 草長鶯飛, 本是人們心目中最美好的季節, 然而, “百草發芽, 百病發作”, 春季也是一年當中氣溫、氣壓、氣流、濕度等最為變化無常的季節, 半數以上的人群在春天會出現種種不適症狀, 如失眠、疲倦、健忘、情緒低落、好衝動、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這個季節很容易被誘發或加重。

也有研究表明, 春風頻率過低, 極易產生次聲波,

直接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 使人頭痛、噁心、煩躁;春風還使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大大減少, 使人體化學過程發生變化, 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 讓人感到緊張、壓抑、疲勞, 導致精神失常。

讀懂10種常見的異常心理現象

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除了季節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還與個人心理素質、自我心理調節能力、過往精神病史等因素有關。 正常人也可能出現短暫或輕度的異常現象, 時間短、程度輕, 尚不能貼上精神病的標籤。 如果發現有以下的一些異常舉動, 就要開始關注心理健康了。

1、疲勞感

持續時間較短, 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 經過休息和娛樂即可消除。

2、焦慮反應

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 如面臨高考, 但可隨著事過境遷而很快緩解。

3、類似歇斯底里現象

多見於婦女兒童, 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毀物、痛打小孩, 甚至威脅自殺、兒童可有白日夢、謊言表現。

4、強迫現象

有些辦事認真的人反復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個人、反復檢查門是否鎖好等情況,

但持續時間不長, 不影響生活工作。

5、恐怖感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有現恐怖感, 有時也想往下跳, 這種想法如得到糾正不再繼續思考, 屬正常現象。

6、疑病現象

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 反復多次檢查, 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後能按醫生的勸告, 屬正常現象。

7、偏執和自我牽掛

如走進辦公室時, 人們停止談話, 就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 這種現象通常是一過性的。

8、錯覺

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下可出現錯覺, 但經反復驗證後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覺

正常人在緊張時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 經確認後能意識到是幻覺現象, 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 不能視為病態。

10、自笑

自言自語、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 但有客觀原因, 能選擇場合, 能自我控制, 屬正常現象。

女性頻發的抑鬱症已超過男性, 這種精神上的病症嚴重的影響著女性的身心健康, 對生活工作造成了不少影響。很多人認為,女性因為一生要經歷一些特殊的生理期,諸多的客觀因素致使女性患抑鬱的幾率要大很多,那麼這些觀點是否站得住腳?女人患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否和這些有關呢,請看以下為大家帶來的專家分析。

生活裡不少新媽媽因為很多時候未能對生產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導致很多事情都未處理妥當,對未來產生憂患。對工作前途的擔憂,因哺育嬰兒而造成的煩躁、疲勞和怨恨等,這些都是造成婦女產後出現憂鬱情緒的原因,如果這些不良情緒得不到及時的宣洩、緩解和消除,就容易出現抑鬱症狀,再嚴重些則會誘發抑鬱症。

產後心理調理不合理就極易給女性的精神造成陰影。

如果產婦生產後心理狀況不佳的話,對嬰兒的哺育和自己的身體都非常不利,情緒的低落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德國某所精神病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倫敦南部250名接受產前護理的孕婦進行產前產後心理狀況的跟蹤調查,發現其中約30%的人在產後一年裡患有抑鬱症。

對比男性和女性的一些差異我們能從中得出一些預防的理論基礎。

如果同樣受到母親在產後一年中的抑鬱症影響,男孩的智商要比女孩低得多,也就是說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智力方面受到母親產後抑鬱症的負面影響。而一旦過了這個時期,母親的心理狀態對不同性別孩子的影響的差別就不大了。從出生到一歲是人的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一時期開始學走路、說話,並培養早期的社交能力。

通過剛才一系列的詳細介紹可以看出,身體方面的一些不合理的波動對於患抑鬱症是很明顯的促進作用,是很不好的。而現實中廣大女性更應對專家的這些介紹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在一些特殊生理期到來之際加強心理諮詢的服務,從而盡可能避免該病的發作。

對生活工作造成了不少影響。很多人認為,女性因為一生要經歷一些特殊的生理期,諸多的客觀因素致使女性患抑鬱的幾率要大很多,那麼這些觀點是否站得住腳?女人患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否和這些有關呢,請看以下為大家帶來的專家分析。

生活裡不少新媽媽因為很多時候未能對生產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導致很多事情都未處理妥當,對未來產生憂患。對工作前途的擔憂,因哺育嬰兒而造成的煩躁、疲勞和怨恨等,這些都是造成婦女產後出現憂鬱情緒的原因,如果這些不良情緒得不到及時的宣洩、緩解和消除,就容易出現抑鬱症狀,再嚴重些則會誘發抑鬱症。

產後心理調理不合理就極易給女性的精神造成陰影。

如果產婦生產後心理狀況不佳的話,對嬰兒的哺育和自己的身體都非常不利,情緒的低落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德國某所精神病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倫敦南部250名接受產前護理的孕婦進行產前產後心理狀況的跟蹤調查,發現其中約30%的人在產後一年裡患有抑鬱症。

對比男性和女性的一些差異我們能從中得出一些預防的理論基礎。

如果同樣受到母親在產後一年中的抑鬱症影響,男孩的智商要比女孩低得多,也就是說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智力方面受到母親產後抑鬱症的負面影響。而一旦過了這個時期,母親的心理狀態對不同性別孩子的影響的差別就不大了。從出生到一歲是人的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一時期開始學走路、說話,並培養早期的社交能力。

通過剛才一系列的詳細介紹可以看出,身體方面的一些不合理的波動對於患抑鬱症是很明顯的促進作用,是很不好的。而現實中廣大女性更應對專家的這些介紹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在一些特殊生理期到來之際加強心理諮詢的服務,從而盡可能避免該病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