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盤點易與中暑混淆的疾病

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 體內熱量過度積蓄, 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 易與其他的疾病混淆。

1.中暑與低鉀血癥。 低鉀血癥與中暑不同, 多是在天熱大量出汗后沒有及時補充含鉀豐富的飲料或食物, 引起體內損失過多所致, 其最突出的表現是四肢酸軟無力, 尤以下肢最為明顯。 低鉀血癥主要表現為站立不穩、無力或登樓困難, 心跳也會變慢, 若病情不嚴重, 及時補充含鉀食物, 癥狀可明顯緩解, 但中暑不會因為進食而有所緩解。

2.中暑與急性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癥狀是胸前部疼痛,

同時伴有全身不適, 這點可與中暑區別。 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病人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再配合其他消暑措施后會很快好轉;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一般會持續不緩解或反復發作, 必須到醫院診治。

3.中暑與感冒。 雖然中暑有發熱的現象, 但沒有鼻塞、流涕、怕冷或咳嗽等感冒癥狀, 這是中暑與感冒最大的區別。 中暑患者往往伴有胸悶、心慌癥狀, 感冒一般不會出現這類情況。 另外, 中暑發病雖急, 但恢復得快, 病情不嚴重的1~2天甚至在幾個小時內就能消除癥狀, 而感冒需要數天才能痊愈。

4.中暑與熱中風。 因酷暑氣溫高誘發的中風, 俗稱熱中風。 對于有高血壓、中風病史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在中暑的同時很可能會誘發中風。

因此老人在炎熱天氣出現不適, 家屬要仔細觀察其癥狀, 及時測量體溫, 若出現高熱、頭暈、心慌、臉色蒼白、全身無力、大汗后抽搐等癥狀, 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如果頭暈、頭痛的同時還伴有半邊肢體發麻等, 可能是熱中風的前兆, 這兩種情況均要及時送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