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做過腸鏡後注意事項

很多人在生活當中經常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腸道問題, 比如最近經常會大便便秘, 時不時的腹瀉, 即便是吃藥也沒有什麼效果, 這個時候要考慮到去醫院做腸鏡檢查, 做腸鏡檢查的時候會略有痛苦, 但不會太過於嚴重在做完腸鏡檢查後, 患者應當臥床休息幾天, 至少保證三天內不要劇烈運動, 也不要做一些其他的灌腸檢查等等。

注意事項

1、取活檢或息肉電切除術後請您絕對臥床休息, 三天內勿劇烈運動, 不做鋇灌腸檢查。 息肉電切除術後, 醫生根據您的情況, 一般禁食三天, 給予靜脈輸液。 如無排血便, 情況滿意, 您便可以出院。

2、初期因空氣積聚於大腸內, 您可能感到腹脹不適, 但數小時後會漸漸消失。 如腹脹明顯, 您應告訴醫生或護士, 醫生會給您作相應的處理。

3、如無特殊, 可取普食或根據醫囑進食。

4、若出現持續性腹痛, 或大便帶出血量多情況,

您應及時告訴醫生, 以免出現意外。

操作技巧

單人操作由於協調性好、更便於一些特殊手法的運用, 使檢查效果更好, 在不同的腸段進鏡方法上有以下幾種技巧:

1、直乙結腸、乙降結腸移行部:通過不斷旋鏡循腔及拉直鏡身, 使降乙以下腸管基本套在30cm的鏡身上。 旋鏡的目的是視腸腔變化將腸腔的走向轉至視野的上方或下方, 再作上下鈕調節(有時需調節左右鈕)暴露腸腔進鏡。 反復回拉結合搖鏡、抖鏡可以使鏡身取直, 把過長的、游離的乙狀結腸套疊在鏡身上, 為下一步順利進鏡打下基礎。

2、旋轉式進鏡:當腸腔在視野內且無明顯轉向時, 不要直接向前送鏡, 而採用旋轉式進鏡。 這裡所講的旋轉式進鏡不同於前面所說的旋鏡, 方法是右手握住鏡身, 不斷小幅度沿鏡身縱軸左右旋轉鏡身同時進鏡, 作者將這種進鏡方法總結為旋轉式進鏡。

其優點是可以將手部力量準確傳遞到內鏡前端, 防止鏡身在體內成弓狀彎曲, 從而避免拉長游離腸管引起異常疼痛,

預防袢曲形成;還能減輕右手進鏡的力量, 更輕鬆地完成操作。 原理猶如持針灸針穿刺皮膚:直接進針需用力, 且很易使針彎曲, 如輕輕旋轉則容易保持直線進入。 此法簡單、實用, 特別適合在通過降、乙狀結腸時使用。

3、結腸脾曲:如脾曲過度扭曲而使脾曲呈銳角, 僅可見屈曲的皺襞遮蓋住整個腸腔, 此時盲目滑鏡可引起病人疼痛, 腸壁損傷, 甚至造成穿孔。 可改右側臥位循腔進鏡, 或通過旋鏡將皺襞轉至視野的下方, 將內鏡前端送至皺襞處, 左手將大旋鈕向下旋轉, 鏡端壓住皺襞, 同時鉤拉、稍許退鏡, 使脾曲鈍角化, 暴露腸腔順勢進鏡, 同時左手回復角度鈕。 腸鏡過肝曲困難時, 亦可採用此法。

4、升結腸:當內鏡前端剛過肝曲, 常常是升結腸腸腔暴露充分, 但進鏡困難, 甚至不進反退。 多因為手部力量不能傳遞到內鏡前端, 腸鏡在橫結腸內呈弓狀下垂。 此時應先行退鏡拉直鏡身, 請助手按壓患者臍部, 並用力向劍突肋弓方向推頂, 以抵禦結腸的下垂, 再行進鏡可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