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各地飲食 清明節吃什麼
古人為適應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 創造了一些獨特的節令食品。 如蜀人用麥草搗汁做青粉團, 用烏桕汁染烏飯做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麵筋、用嫩柳葉拌豆腐;江南人家要用薺菜做餛飩過節;紹興人要用一種菊科野草的嫩葉搗爛去汁和粉做成黃花青果糕在掃墓時作供物。
在我國一些地方, 清明吃雞蛋, 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 一整年都有好身體。 據相關專家介紹, 清明吃雞蛋習俗, 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專家稱, 吃雞蛋, 是源於古代的上祀節。 人們為婚育求子, 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
清明時節, 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 《吳門竹枝詞》所雲“相傳百五禁煙廚, 紅藕青團各祭先”中的“青團”就是著名的寒食食品。 它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 然後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製成團子, 以糖豆沙為餡心。 團坯制好後, 入籠蒸熟, 出籠時在團子表面刷一層菜油。
“饊子”為一油炸食品, 香脆精美, 古時叫“寒具”也是一種著名的寒食食品。 今天, 饊子仍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但已不再是單純的節令食品了, 而且流行於各地的饊子也有許多差異。 比如, 北方的饊子以麥面為主, 形狀大方灑脫;南方的饊子以米麵為主料, 精巧細緻;少數民族地區的饊子品種繁多, 風味各異, 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
納西族和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在我國陝北榆林和延安等地至今還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習俗, 比如節前家家要蒸“子推饃”(“介之推”亦作“介子推”)。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 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