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結腸炎初期的症狀有哪些

疾病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身體的傷害, 精神上的疲憊, 還有的就是經濟上的損失, 因此對於疾病人們都是採取著躲避的態度, 疾病帶給人面的傷害太大, 因此人們都希望如果疾病出現了能夠早一點把疾病趕跑。 結腸炎這是一種治療非常長的疾病, 特別是疾病發展到晚期的時候帶給人們的傷害更大, 因此都喜歡能夠在早期就能治療好, 那麼你知道結腸炎初期的症狀有哪些嗎?

結腸炎患者常以腹瀉、粘液濃血便、腹痛裡急後重感為主要症狀。

(1)輕度型:最多見、起病慢、病狀輕、輕度腹瀉, 每天少於 4 次, 並於便秘交替, 便中不含或僅有少量血液粘液無全身症狀, 病變多局限在直腸或乙狀結腸, 血況正常。

(2)中度型: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 腹瀉每天少於4次, 並有輕度全身症狀。

(3)重度型:有發熱、倦怠、消瘦、貧血等全身表現, 腹瀉每天多於6次, 血便或粘液膿血便。

(4)暴發型:很少見。 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 伴有腹瀉、腹部壓痛和反跳痛, 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白細胞數增多, 易併發腸穿孔。

治療方法:

(1) 抗感染藥:水楊醯偶氮磺胺吡啶對治療各部結腸炎, 防止併發症有較好療效。 有的引起噁心、嘔吐、頭痛、皮疹、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肝功能不良。 如不見效和有不良反應, 可改用甲硝噠唑。 新黴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2) 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可的松和強的松可改進全身狀況, 使病程緩解, 排糞次數減少, 復發症狀減輕和食欲增加。 但也有的病人效果不好, 並可使潰瘍穿孔, 出血和癒合緩慢。

(3) 止瀉藥:可減少排糞次數, 減輕腹痛, 常用複方苯乙呱啶、可待因和複方樟腦酊。 止瀉藥物對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結腸,

應慎重使用。 也可給鎮靜藥物和解痙藥物。

(4) 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 每日1次, 可改變病的進程, 抑制臨床表現, 但不能改變基礎病, 常用於靜止期減少復發, 也可能中毒, 應加注意。 6硫基嘌呤(6-MP)與激素合用可減輕症狀。

(5) 保留灌腸:常用於直腸和乙狀結腸炎, 可減輕症狀, 促使潰瘍癒合。

有病就要治療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一個事情, 在上面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結腸炎初期的症狀, 因此大家在發現感染上這樣的疾病就需要認真的去治療, 我們都知道治療不是單方面的, 不僅要及時接受醫生的檢查, 還有就是要在飲食、休息上多加的控制, 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疾病早日康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