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白帶一樣的東西
很多人大便的時候, 總會遇到一些問題。 例如便秘, 或者是便血。 其實這些症狀都說明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 那麼, 如果大家遇到大便有白帶一樣的東西是怎麼回事兒呢?其實這種白色物質很可能是腸道黏液, 當腸胃消化不良或者是患有痢疾疾病的時候出現。 建議大家發現這種情況後要清淡飲食。
成年人會得痢疾的。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 本病是由痢疾桿菌所致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 多見於夏秋季, 但常年皆可見散發病人。 細菌侵入腸道後, 可引起大腸粘膜充血、水腫並形成潰瘍和出血。
菌痢病人和帶菌者為本病的傳染源, 主要是通過水、手、蒼蠅而傳染, 潛伏期大約為1-2天。
(1)臨床表現:急性菌痢
①輕型:全身中毒症狀不明顯, 體溫正常或稍高, 腹痛、腹瀉均較輕, 每日大便10次以內, 稀粘便, 常需實驗室檢查確診。
⑧普通型:起病急, 患者可有畏寒、發熱, 體溫可達39℃左右。 伴頭痛、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 陣發性腹痛和腹瀉, 患者每天排便lO-20次, 呈膿血便, 裡急後重感顯著。
③重型:起病急驟, 高熱伴嘔吐, 大便頻仍至失禁, 帶膿血粘液便。 腹痛劇烈, 裡急後重感顯著, 由於嚴重失水可引起周圍迴圈衰竭。
④中毒型:多見於2-7歲兒童, 起病急驟, 在腹痛、腹瀉尚未出現時, 即可突發高熱、精神萎糜、嗜睡或煩燥不安, 接著有反復驚厥、神志昏迷。 同時患者可出現面色灰白、口唇發紺、四肢發冷、脈搏微弱、血壓下降等迴圈衰竭(休克)症狀, 或呼吸節律不齊、深淺不勻、雙吸氣或呼吸暫停等呼吸衰竭症狀。 在夏秋季節對疑有此病的患者, 應用冷鹽水灌腸或作肛門試紙採取糞便, 作顯微鏡檢查和細菌培養以明確診斷。
慢性菌痢
①慢性隱伏型:既往有菌痢史, 現無症狀, 僅大便培養陽性或乙狀結腸鏡檢有異常。
②慢性遷延型:有急性菌痢史, 長期遷延不愈, 時有腹脹或長期腹瀉, 大便經常或間歇帶有粘液或膿血。 大便培養陽性。
③慢性急性發作:有急性菌痢史, 常因飲食不當、受涼、勞累等而激起急性發作, 但症狀較急性期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