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蘋果這麼吃能防癌

蘋果作為藥用, 中醫認為它性平, 味甘, 具有補血益氣, 止渴生津和開胃健脾之功, 對消化不良, 食欲欠佳, 胃部飽悶, 氣壅不通者, 生吃或擠汁服之, 可消食順氣, 增加食欲。  

現年63歲的周岱翰教授, 一張紅通通的臉總是露著慈祥的笑意, 幽默風趣的談吐能逗得年輕人笑彎腰。 研究了一輩子的腫瘤, 他說發病率越來越高的腫瘤其實是一種現代人“吃”出來的病。 “防癌是人類的美好願望, 但是這條路卻任重道遠, 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國人最重視的‘吃’至為關鍵。 ”

名醫秘訣:把蘋果當“藥”吃

周岱翰的身體極好, 又精通“食療”之法, 當問到他的養生秘訣時, 老人家像孩子般要“保密”。 旁人則笑說, 他一年到頭雷打不動要吃的“寶貝”, 其實就是最平常不過的蘋果。

不管是進口“蛇果”, 還是國產蘋果, 只要是蘋果, 多年來每天吃兩個蘋果成了周岱翰最固定的一個生活習慣———“蘋果是好東西,

不管進口的還是普通的, 營養價值是一樣的”。 妻子曾經很奇怪地問他, “蘋果就那麼好吃嗎, 吃多了不厭煩嗎?”

“蘋果如果不好吃, 就當藥吃嘛!”他說, 吃蘋果看起來簡單, 其實蘊涵著很大的學問。 現代人在平常飲食中攝入蛋白質過多, 這些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 從而造成大多數人的體液都呈“酸性”。 以往人們體力勞動較多, 這些酸性體液可以通過汗水排出體外, 但是現代生活方式較少“出汗”的機會, 酸性體液就會不斷在體內堆積, 容易使人感到疲勞乏力。

水果中數蘋果含有的營養最為齊全, 有各種維生素而糖分少, 其中最關鍵是含有的鉀離子可以中和酸性體液中的酸根, 從而降低體液中的酸性。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 蘋果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預防癌症的作用。

受到周岱翰偏愛、天天不離的另一種食物是熱白粥。 詩翁陸遊寫有“食粥”詩:“世人各個學長年, 不知長年在眼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將食粥致神仙”。 道家強調, “欲要長生, 腸中常清;欲要不死, 腸中無渣”, 現代飲食習慣多吃難消化的東西, 只會加重腸胃負擔, 白粥是最易消化又振奮腸胃的食品。 因此, 他一日不能離之。

名醫釋疑:腫瘤屬不良生活方式病

作為一名腫瘤學專家, 周岱翰說, 目前人類對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後基因時代”, 研究發現腫瘤細胞的形成與人類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民族文化背景都有關係, 其中被稱為“廣東癌”的鼻咽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把腫瘤歸類為“不良生活方式”疾病。

在周岱翰看來, 在一定程度上, 腫瘤是一種“吃”出來的疾病。 為什麼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是因為以前的人哪有像現在人這種‘吃’法———不管開會、會客、聊天、工作聯繫, 一切吃飯‘搞定’。 ”吃得過多, 過“好”, 給人的消化系統造成過度負擔, 其他循環系統、排泄系統也受到影響, 對整體健康沒有好處。 所以現代人的很多健康指標都在不斷下降:白細胞總數減少, 精子數減少、關節運動系統退化、骨質疏鬆、失眠和胃病增加。 人體的整體免疫力降低, 就容易導致身體裡的抑癌基因下調, 致癌基因上調, 某些器官的細胞凋亡失控而出現癌症。

名醫指路:飲食防癌學會“減法”

周岱翰指出, 提倡飲食防癌要注意的關鍵問題就是要學會“減法”, 實際上很多人公認的“健康食品”並不宜多吃, 對營養利用不當, 只會適得其反。

如很多人都認為飲用鮮榨胡蘿蔔汁很有益, 而實際上胡蘿蔔不宜生吃過多, 吃多了的人通常都會面黃手黃,

這是典型的“胡蘿蔔中毒”現象。 不僅胡蘿蔔, 像木瓜、南瓜、橙、番茄這些公認的健康食品, 都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 和蘋果中含有的水溶性元素不同, 人體對胡蘿蔔素這種脂溶性元素的利用率是很低的。 因此這些食物只適合炒熟食用, 而不適合過多生吃。

又如鈣片對老年人就不一定適合, 這是因為老年人骨質疏鬆, 身體對鈣離子的利用度降低, 服用過多鈣片反而會造成尿路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

他指出, 我國近十年腸癌和乳腺癌發病率都上升很快, 這些癌症都屬於“西方型腫瘤”, 主要原因就在於肉食過多, 身體中攝入過多脂肪和熱量, 導致膽質酸和牛黃膽酸等過多、內分泌失調而誘發腫瘤。

癌病者需“戒口”有依據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面臨的是“康復”而非“養生”問題,儘管營養要求全面,民間卻一直有“戒口”之說。周岱翰表示,經過對癌病者飲食因素分析表明,癌症確實存在不適宜吃某些食物的實例,也即臨床專家和病者所關心的“戒口”和戒吃“發物”依據。

據研究表明,癌症的“發物”包括狗肉、公雞、羊肉、蠶蛹、蝦、蟹、螺、蚌、煙、酒等容易動風化火,助濕生痰的食物,一切辛溫、煎炸、葷腥、陳腐、發黴之物。周岱翰說,癌病者吃這些食物後雖不至於“每吃必發”,但多數人容易出現食物變態反應,而且某些病人可能對某類食物較為過敏而易“發”,並以此為誘因導致肌體的進一步虛衰。

他分析說,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此時如果飲烈酒、大肆吃蝦蟹及肥甘厚味,容易對刺激性食物或異性蛋白的過敏原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腹痛、食欲減退等,使體質虧虛和免疫功能低下,繼而誘發癌症的加重和復發,可見癌症戒吃“發物”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臨床實例驗證。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面臨的是“康復”而非“養生”問題,儘管營養要求全面,民間卻一直有“戒口”之說。周岱翰表示,經過對癌病者飲食因素分析表明,癌症確實存在不適宜吃某些食物的實例,也即臨床專家和病者所關心的“戒口”和戒吃“發物”依據。

據研究表明,癌症的“發物”包括狗肉、公雞、羊肉、蠶蛹、蝦、蟹、螺、蚌、煙、酒等容易動風化火,助濕生痰的食物,一切辛溫、煎炸、葷腥、陳腐、發黴之物。周岱翰說,癌病者吃這些食物後雖不至於“每吃必發”,但多數人容易出現食物變態反應,而且某些病人可能對某類食物較為過敏而易“發”,並以此為誘因導致肌體的進一步虛衰。

他分析說,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此時如果飲烈酒、大肆吃蝦蟹及肥甘厚味,容易對刺激性食物或異性蛋白的過敏原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腹痛、食欲減退等,使體質虧虛和免疫功能低下,繼而誘發癌症的加重和復發,可見癌症戒吃“發物”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臨床實例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