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推拿

專家提出 預防肺癌的八個建議

據調查, 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都是肺癌!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 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 如何預防肺癌, 以及早期發現肺癌是我們必須瞭解的事情, 下面專家對防治肺癌提出幾點建議, 大家可要記住了。

行動一:別迷信過濾嘴

吸煙與肺癌的關係已非常明確。 有資料顯示, 香煙和煙霧中含有3000多種化學物質。 其中致癌物質有40多種, 癌誘發物十多種。 吸煙量越大, 時間越長, 患肺癌危險性越高。

一些吸煙者有一種誤區, 認為加裝了過濾嘴, 就會降低得肺癌的風險, 其實不然。 吳一龍教授解釋, 過濾嘴過濾掉的只是焦油和尼古丁, 但過濾不掉致癌物質, 反而會使得煙霧顆粒變小, 增大患肺腺癌。 有資料顯示, 過濾嘴出現前, 肺癌中居首位的是鱗狀細胞肺癌, 其次分別是肺腺癌和肺小細胞癌;過濾嘴出現後, 肺腺癌已躍居首位,

並遠遠地把鱗狀細胞肺癌和肺小細胞癌拋在後面。

行動二:對二手煙、三手煙說NO

很多人知道吸二手煙、三手煙(是指煙民“吞雲吐霧”後殘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傢俱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煙草煙殘留物。 研究發現, 這些殘留物可存在幾天、幾周甚至數月)不好, 但可能不知道二手煙、三手煙的危害比一手煙更大。 二手煙、三手煙的煙霧中的攜帶有致癌物質的顆粒更微細, 更容易被直接吸入肺中。 因此看到身邊有人吸煙, 要大膽說NO!

行動三:少開車、少添堵

吳一龍曾表示, 在交通擁堵地段和高速公路出入口, 由於汽車處於怠速狀態, 燃油不完全燃燒, 尾氣中的致癌物質可多達200多種。 所以建議大家最好少在交通擁堵地段停留。

很多人認為解決空氣品質問題是政府的事, 吳一龍教授認為, 政府當然應該扮演主要角色, 但作為個人, 如果有顆公益心, 如不買車、少開車, 少給這個城市“添堵”, 自己自然也就會少吸尾氣。

行動四:經常清洗空調

由於空氣污染問題, 很多人熱心營造家庭安全小環境,

於是近年來空氣淨化器受到追捧。 吳一龍教授認為, 空氣淨化器是沒有作用的, 不用花這個冤枉錢。 倒是使用空調的家庭注意要經常清洗空調, 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

行動五:不用害怕廚房油煙

日前有報導稱, 烹調油煙可能是女性患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這讓“煮婦”們心驚肉跳, 又陷入糾結, 難道以後全家天天下館子不成?其實不用有這樣的擔心。 吳一龍教授解釋, 在上世紀70年代, 那時做飯多是使用柴火或燒煤, 油煙與煤煙混合後, 特別是在室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 確實會增大女性患肺癌的風險。 但現在烹調環境已發生巨大的變化, 家家都使用抽油煙機, 而且天然氣或液化氣燃燒後也不會產生什麼煙,

因此女性不會因為做飯而增大患肺癌風險。

行動六:吃保健品不如多吃蔬菜水果

近幾年保健品市場非常紅火, 有許多保健品都宣稱自己是抗氧化劑, 如維生素C、維生素E、深海魚油等, 有防癌的功效。 但真相如何?吳一龍教授介紹, 幾年前全球曾啟動一個大規模的研究, 但進行到三分之二就進行不下去了。 研究發現, 人工加工的抗氧化劑非但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率, 反而有增大肺癌發生的風險。 但這並不是說抗氧化劑不好, 如果抗氧化劑是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的, 如蔬菜、水果, 那吃進去的確有降低癌症發生的功效。 所以, 吃保健品不如多吃蔬菜水果!

行動七: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吳一龍教授建議, 40歲以上人群應該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花費大約400元, 對於絕大多數家庭都是能夠負擔的。 這種檢查方式對人體的損害非常小, 但可以發現微小肺癌(0.6釐米), 也就是最早期肺癌。 這種早期發現肺癌的方式在前年已經得到世界公認。 有研究顯示,對5萬人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早期發現肺癌,可以使得死亡率降低20%,也就是說5個人中就可以減少1個人的死亡!

行動八:做個樂觀的人

一說到心態的問題,很多人會覺得太虛,可是在癌症面前,同樣的治療,不同心態可能就是生死之別。吳一龍教授介紹,在臨床中,他們發現剛剛被確診癌症時,每個人都會絕望、低落。但心態積極、樂觀的人會更快走出來,越樂觀的人治療效果也會越好。相反憂鬱、內向是會讓治療效果打折扣的。他舉例說,我們身邊時不時會聽說,某人得了癌症很快就去世了,其實癌症本身並不會那麼快奪走人的生命,但一個人如果比較悲觀、抗壓能力差,這會對他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害,他可能會因自身免疫系統崩潰而迅速死亡。

吳一龍教授介紹,在臨床中,他們會對性格憂鬱的病人在提供癌症治療的同時,也提供心理治療,甚至會給他開抗憂鬱的藥物。心理干預對癌症治療效果所起的作用至少有30%到40%,但這個作用一直被低估了。

有研究顯示,對5萬人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早期發現肺癌,可以使得死亡率降低20%,也就是說5個人中就可以減少1個人的死亡!

行動八:做個樂觀的人

一說到心態的問題,很多人會覺得太虛,可是在癌症面前,同樣的治療,不同心態可能就是生死之別。吳一龍教授介紹,在臨床中,他們發現剛剛被確診癌症時,每個人都會絕望、低落。但心態積極、樂觀的人會更快走出來,越樂觀的人治療效果也會越好。相反憂鬱、內向是會讓治療效果打折扣的。他舉例說,我們身邊時不時會聽說,某人得了癌症很快就去世了,其實癌症本身並不會那麼快奪走人的生命,但一個人如果比較悲觀、抗壓能力差,這會對他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害,他可能會因自身免疫系統崩潰而迅速死亡。

吳一龍教授介紹,在臨床中,他們會對性格憂鬱的病人在提供癌症治療的同時,也提供心理治療,甚至會給他開抗憂鬱的藥物。心理干預對癌症治療效果所起的作用至少有30%到40%,但這個作用一直被低估了。